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面對失智症 嘉療籲早期識別、積極藥物與認知訓練

2025/02/12 09:44

面對失智症,嘉療高年精神科主任沈正哲呼籲早期識別。(嘉南療養院提供)

面對失智症,嘉療高年精神科主任沈正哲呼籲早期識別。(嘉南療養院提供)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精神疾病,但目前無法根治,也沒有完全預防的確切方法,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罹患風險,也呼籲透過早期識別、積極的藥物與非藥物介入,有效延緩病情的進展。

嘉療高年精神科主任沈正哲表示,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5%患有失智症,隨著年齡的增長,比例會大幅上升。沈正哲說,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但失智症仍無法完全預防的疾病,因此了解其症狀、診斷、治療方法,以及如何有效預防,是每個家庭與社會的重要課題。

沈正哲提到,失智症的典型表現包含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困難、理解力下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衰退,早期患者可能為健忘,經常忘記約定或放錯物品,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出現方向感喪失、情緒波動、行為改變。

沈正哲指出,有些可能對熟悉的人與事物失去興趣,逐漸喪失自理能力,讓患者、家屬的心理負擔都會帶來相當大的挑戰。目前失智症的藥物治療主要包含2大類,膽鹼酯酶抑制劑與NMDA受體拮抗劑,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延緩病情惡化,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屬照顧的負擔。

沈正哲認為非藥物治療,對失智症患者同樣至關重要,如延緩認知衰退的「認知訓練與腦部刺激」、提升情緒穩定性的「身體運動與社交互動」、減少患者焦慮感的「環境改造」,以及「家庭支持與心理輔導」等。

研究也顯示,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地中海飲食)、規律的運動、充分的睡眠、積極的社交活動等,都是減緩失智症風險的有效手段,且應從年輕時期開始,尤其對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人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失智症已成為全球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儘管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早期識別、積極的藥物治療及非藥物干預,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的進展,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沈正哲建議,有長輩的家庭,定期健康檢查,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如有疑慮,應及時向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進行全面的評估與治療規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