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7旬婦跌倒手腕橈骨粉碎骨折 多角度互鎖骨板穩固定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2025年起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有1人是65歲以上老年人,有些老人走路、行動不慎跌倒時,手常撐地導致手腕處橈骨粉碎性骨折。1名70歲婦人因此到醫院就醫,骨科醫師指傳統健保骨板難固定,傷者做新式的自費多角度互鎖式骨板,固定效果穩又好。
郭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吳國禎醫師指出,30年前全世界邁入高齡社會,骨科開始面臨骨質疏鬆與骨折複雜化問題。傳統健保給付的下壓式骨板(非互鎖式),主要依靠螺釘下壓力量造成骨板與骨頭摩擦力增加,以達到固定骨折的穩定度。
但這可能引發下列2個問題:
1.下壓力量增加,使得骨頭血液循環不好、影響生長,使骨折癒合變慢、甚至不癒合;
2.骨質疏鬆使螺釘無法鎖緊、下壓力量不足,造成骨板與骨頭摩擦力降低,骨板固定力不足,容易鬆脫。之後國際醫材研發出席捲世界骨折治療的互鎖式骨板。
吳國禎表示,互鎖式骨板上的固定孔有螺紋,固定骨板螺絲的螺帽也有螺紋,當2者互鎖時,形成類似一體成形的結構,增強結構穩定性,提高骨折固定力。15年前台灣也邁入高齡社會,骨鬆人口逐年增加、加上交通惡化,骨科醫師也面臨骨折複雜化問題。互鎖式骨板穩定結構來自於螺絲釘與骨板須垂直互鎖,如角度有偏差會影響固定力;遇到粉碎性骨折要固定時,常遇到碎骨鎖不到或如螺釘可稍微偏一點角度即可固定的更好狀況,第2代互鎖式骨板應運而生。
第2代互鎖式骨板 各方面皆優於傳統
第2代互鎖式骨板又稱「多角度互鎖式骨板」,多角互鎖骨板鎖孔允許螺釘有15度的自由度改向,能獲得良好一體成型的優良固定效果。據2022年6月歐洲國際骨科外傷醫學會廣泛研究證明,對於橈骨骨折使用新多角度互鎖式骨板優於傳統互鎖式骨板,無論在癒合後X光角度與手腕功能、手術時間、使用輔助鋼釘固定碎骨,都優於傳統互鎖式骨板。
吳國禎說,郭醫已在2024年引進多角度互鎖式骨板,迄今已治療48例手腕橈骨粉碎性骨折,成效都比以往更好。他同時提醒一般長輩平日要多注意避免骨質疏鬆與跌倒意外的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