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寒流別穿棉質內衣! 醫教「3層正確穿衣順序」超暖

2025/02/10 13:19

寒流來襲,醫師建議3層穿衣,更保暖。(資料照)

寒流來襲,醫師建議3層穿衣,更保暖。(資料照)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寒流來襲,穿著厚外套出門,卻還是冷吱吱?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光穿厚外套是不夠保暖的,建議穿3層:基層排汗、中層保暖、外層防風防水,除了能保暖外,還可以依照環境靈活調整保暖衣物,讓全身暖呼呼。不過,他也特別提醒,許多人習慣在最內層穿棉質衛生衣,但其實棉質吸汗但不易乾,可能導致失溫,因此不建議穿棉質的。

多層穿搭 減少熱量流失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漸層式保暖法(Layering System)是以多層穿搭來提高保暖效果,透過調整不同材質與不同層次,在身體周圍創造保暖空氣層,以減少熱量流失並應對不同環境變化。

為何漸層式保暖法可以保暖?黃軒提及,原因有三,首先,其能讓衣服與身體之間的空氣層可作為熱絕緣體,減少熱量流失;再者,基礎層負責排汗,避免汗水蒸發時帶走大量熱能,降低體溫;最後多層穿搭能夠依天氣調整衣物,靈活適應不同溫度。因此建議穿三層衣服,且順序如下:

●基礎層(Base Layer)—吸濕排汗:保持皮膚乾爽,避免汗水降低體溫。選擇合身、快乾的材質(如排汗衣、羊毛、聚酯纖維),避免棉質(吸水但不易乾)。

●中間層(Mid Layer)—保暖隔熱:提供保暖效果,將身體產生的熱量鎖住,可選擇抓絨、羽絨、羊毛等材質,以有效形成保暖空氣層。

●外層(Outer Layer)—防風防水:阻擋冷風、雨水,防止外部環境影響內部保暖,因此應防風防水材質,確保透氣性,避免內層濕氣累積。

醫師表示,棉質衣褲雖能吸水,但不易乾,可能導致失溫,因此不建議最內層穿棉質的;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棉質衣褲雖能吸水,但不易乾,可能導致失溫,因此不建議最內層穿棉質的;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透過計算CLO值 保暖最大化

如何計算保溫效率?黃軒說明,保暖效果通常可透過衣物熱阻(CLO值)來衡量,公式為CLO=熱阻值(Rct)/0.155,其代表著在室溫21°C、相對濕度50%、空氣流速不超過10cm/s的環境下,1名成人靜坐並感到舒適時,所需的保暖程度即為1CLO,數值越高,保暖效果越好。

舉例來說,夏季T恤約0.1CLO、羊毛毛衣約0.3CLO、厚羽絨外套約0.7–1.0CLO,因此全套冬季裝備(多層穿搭)可達 2.0–4.0CLO。

黃軒進一步解釋,當每層衣物的CLO值相加即可得出總體CLO值,例如當內層穿排汗衣(0.2 CLO)+中層穿羊毛衣、抓絨外套(0.3、0.5 CLO)+外層穿防風外套(0.4CLO)=1.4 CLO。若要進一步提升保暖效率,可透過增加中層保暖材質(如羽絨)或提高外層防風能力來減少熱量流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