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流感上門應避免做5件事! 中醫:躺平最好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感染流感時,多數人吃藥休息就能康復,但有的人卻會產生嚴重併發症。該如何趨吉避凶呢?中醫師余雅雯分享得流感時的應對方法,忌勞累過度、泡溫泉、營養不均衡,此時就應該躺平休息,吃好睡好,若想進補增加體力要避免溫熱補藥材,簡單的小米粥及香菇雞湯即可,此外,還要預防共病危機,尤其是三高患者更要注意。
余雅雯在臉書專頁「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分享,流感在中醫是屬於「時行疫癘之氣」,瘟疫論云:「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在大流感時期,有人吃藥休息,幾天後就一尾活龍,有人卻倒下好幾天,甚至有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為了讓民眾能更好的應對流感,余雅雯也列出以下5個流感來臨時要避免的危機,教民眾閃躲地雷。
危機1:忌勞累過度 躺平最好
很多人都以為出去旅行是休息,但旅行只是放鬆心情,而且有些人覺得難得出遊就是要多看多玩,卻忽略了旅行中耗體力的腳程、陌生地區費心神的摸索,以及時差與溫差對身體的適應力等,這些都會耗費身體許多能量,讓免疫力下降。
所謂的休息,就是躺平、放空、多睡,此刻當「躺平族」真的很重要。在感冒的小朋友身上很容易看到感冒發燒,此時千萬不要想說吃個藥就出發,把孩子帶去長途旅行,這樣容易導致回來後症狀加重,發燒溫度更高,讓治療難度又增加。
危機2:流感來襲 不可泡溫泉
感冒泡溫泉只適合「輕微感冒」,風寒束表,可以簡單泡足浴發發汗;但對已經發燒、發炎等體力衰弱者,反而危險。
尤其有二尖瓣脫垂者,雖然它不是個病,但是在中醫而言,是個心氣虛體質。泡溫泉會使心率增加、血壓不穩定,氣血往外耗散,該養正氣的內守能量減少,免疫及身體修復能力銳減,當然就是危險現象。
古人在針灸禁忌有大飢、大飽、大汗出三種,就是因為針灸會調動氣血,調節自律神經,任意違反禁忌,陽氣耗散,容易暈針甚至休克,所以不要再認為大爆汗就是排毒了。
危機3:忌營養不均衡 平時要打底
現代外食族美食選擇眾多,但都是高油、高糖,甚少均衡的五大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或是攝取養脾胃食物,但這些都是建構免疫的原物料。
以中醫的角度,陽明脾胃經絡,是多氣多血的大本營,腸胃也是免疫細胞大本營,平時身體若沒有打好底子,較容易禁不起嚴重的流感風暴。
危機4:進補要當心 補錯更嚴重
流感時會覺得昏昏欲睡、精神不好,氣虛時會想進食補湯,內容物大多有人篸、黃耆、紅棗、枸杞等,但溫熱補的中藥材,會刺激免疫細胞過度反應,中醫稱為外感化熱、歛邪,就是束著了,很快出現胸悶、咽痛黃黏痰,讓病程更加嚴重。
如果要補充體力,簡單的小米粥、富含優質蛋白的香菇雞湯、補充綜合維他命、喝足水分、多休息就足矣。
危機5:慢性病患 慎防共病危機
合併氣喘、糖尿病、心肺肝腎慢性病者、肥胖病人都是流感致命的高危險族群。肥胖者,細胞本身會釋放發炎因子,所以有三高的人,平時就要積極治療,養成良好作息,維持正常的體重。
余雅雯提醒,不幸確診流感或新冠肺炎不用太緊張。中醫治療的特色就是辯證施治,除了讓症狀緩解,更重要的是扶助正氣,防止病邪長驅直入,避免體虛釀成免疫風暴的同時,又能夠迅速恢復體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