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手麻無力恐是腕隧道症候群!醫揭4個關鍵新知

2025/02/06 14:46

許多人以為腕隧道症候群單純是手腕過度使用所致,但研究顯示,糖尿病和肥胖同樣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許多人以為腕隧道症候群單純是手腕過度使用所致,但研究顯示,糖尿病和肥胖同樣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曾經感到手指麻木、刺痛,甚至握力下降?小心,這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警訊!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近日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中分享研究指出,糖尿病和肥胖同樣是腕隧道症候群的致病因子,而比起神經電生理檢查,超音波診斷更快速無痛;此外,心理健康與神經壓迫疾病密切相關,更會影響康復與預後,不容忽視。

王思恒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由於正中神經在手腕受到壓迫引起的疾病,典型症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的麻木、刺痛、灼熱感以及夜間疼痛,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這種疾病常見於長期進行反覆性手腕動作的人,如打字員或裝配工人。不過,近期研究也揭示了4項與腕隧道症候群相關的有趣新知:

1. 腕隧道症候群與肥胖、糖尿病息息相關:許多人以為腕隧道症候群單純是手腕過度使用所致,但研究顯示,糖尿病和肥胖同樣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脂肪組織不僅會直接提高腕隧道壓力,還會釋放發炎因子,影響神經功能。因此,適當減重不僅對健康有益,也能幫助減輕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2. 超音波診斷,快速又無痛:以往診斷腕隧道症候群需要依賴耗時且疼痛的神經電生理檢查,但現在透過超音波掃描即可快速診斷。僅需1秒鐘,醫師便能清楚觀察到因壓迫而腫脹的正中神經,讓診斷變得更加便捷。

3. 玩遊戲也能檢查腕隧道症候群:科學家開發了一款手機App,讓玩家用拇指操控兔子收集蔬菜。透過記錄和分析遊戲過程中的動作數據,App的敏感度高達94%,成為高效篩查腕隧道症候群的新工具。

4. 心理健康不容忽視: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備受關注。研究顯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有28%曾使用精神藥物,而一般人僅為19%。尤其是女性、年長者及低社經地位者,更容易面臨心理健康挑戰,這對於病情恢復和預後都有重要影響。

多元治療助患者重拾健康

王思恒說,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多樣,包括佩戴護具、調整生活習慣、進行物理治療,以及使用藥物或注射療法。對於症狀嚴重或非侵入性療法無效的患者,手術治療(如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則是有效的選擇。若有腕隧道症候群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以免病情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醫師指出,心理健康與神經壓迫疾病密切相關,更會影響康復與預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心理健康與神經壓迫疾病密切相關,更會影響康復與預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