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6旬婦耳悶塞、頭痛 竟是細菌感染併發過敏性中耳炎
文/陳建志
1名60歲女性,近4年多來,右耳老是感到悶塞,彷彿有東西重重地壓在右耳上,連右半邊頭都感到疼痛,嚴重時,噁心嘔吐。原本以為是「得痧」(中暑),接受過中醫針灸、拔罐及其它民俗療法;曾以為是耳咽管功能不良,曾接受過通氣術。近1年來,由於病症天天發作,只能辭掉工作,在家休息,一直有負面想法,得長期服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及抗焦慮劑,並頻頻服用止痛藥。
就醫時,聽力檢查顯示右耳已有重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 (聲源放在骨頭上的聽力,遠比放在耳殼上好)。電腦斷層發現右側顳骨內氣房內黏膜腫脹,且有積液。血液學檢查顯示,E型免疫球蛋白(IgE))竟高達400多國際單位 (IU,常人低於100)。
取出耳咽管開口黏液,進行培養,竟長出洛菲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Lwoffii),這是居家環境中常見的微生物,往往附著堅硬器物表面,例如玻璃、金屬或瓷器,不會自行移動,竟然出現在人體,並不尋常。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感染性顳骨炎,併發過敏性中耳炎。起因於患者不慎把細菌帶入鼻腔,細菌滋長,順著呼吸氣流,到達鼻咽,通過耳咽管,感染中耳腔,擴散到整塊顳骨。人體興起免疫反應,細菌抗原跟血液中E型免疫球蛋白(IgE) 結合,形成免疫複合體。
巨大細胞與之結合,分泌出大量組織胺,局部微血管變得通透,黏膜水腫,刺激三叉神經末梢,引發疼痛,衍生偏頭痛。由於感染及過敏持續,血液中E型免疫球蛋白濃度愈來愈高,形成「免疫記憶」。
治療此病,止痛只能治標,不僅要給予抗組織胺治療過敏,還要根據細菌培養結果,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直接消滅感染源。
給予副腎皮質素,使中耳腔黏膜消腫,讓顳骨氣房內分泌物和死掉的細菌抗原從耳咽管排出,間接減少過敏原。
治療必須持續,不能隨便中斷,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