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小寒節氣4招養生 山藥栗子羊肉湯溫補暖身!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5)日進入全年最冷時節「小寒」,同時2025年第一波大陸冷氣團即將到來,下週氣溫將驟降。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郭大維在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小寒節氣氣候寒冷,寒屬陰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因此,小寒養生需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同時注意保護陽氣,以防寒邪入侵;做好4招保暖及5穴位按摩禦寒,或吃山藥栗子羊肉湯來補腎陽,暖脾胃。
小寒養生4招
1. 頭足保暖:頭部為「諸陽之會」,是陽氣聚集的重要部位,腳部則為寒氣易入之處。外出時記得戴帽、圍巾,夜晚睡覺穿襪子,特別是老人、小孩及手腳冰冷者需格外留意。
2. 運動暖腰背:腰背是人體督脈循行之處,適當運動或曬太陽可促進陽氣流通,增強體質。
3. 叩齒與泡腳:叩齒有助腎氣升發,而溫熱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驅寒暖身,可加入當歸、紅花、雞血藤、桂尖等,煮成藥湯泡增強效果。
4. 揉耳顧腎氣: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冬天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3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以微微發熱為度。
●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
按摩5穴位調氣血
郭大維推薦5大穴位按摩,有助於提升陽氣、抗寒保健:
●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央(兩耳尖連線中點),常按可振奮陽氣。
●膻中穴:胸部中央(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常按可延年益壽,驅散心中抑鬱之氣、排泄毒氣。
●氣海穴:肚臍下1.5寸,每天早晚按摩腹部可暖丹田,強化體內陽氣。
●風池穴:後頸兩側凹陷處,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頭腦清晰,舒緩疲勞。
●湧泉穴:腳底前1/3中央凹陷處,刺激此穴可活化內臟、促進血循,增強體力、強精、益氣、提神。
溫補食療 增強耐寒
小寒飲食應以溫潤為主,可適當吃溫熱食材,如羊肉、牛肉、雞肉、腰子,茴香、韭菜、蔥、生薑、大蒜、桂圓、鱔魚、鯰魚等助陽氣升發,提高人體耐寒力;或多吃豆穀乾果食物如刀豆、杏仁、核桃等,提供身體充足熱量禦寒,益腎精、補腎氣,推薦藥膳為山藥栗子羊肉湯:
●食材:羊肉1斤、山藥150克、栗子100克、薑、蔥、胡椒、米酒、鹽適量。
●作法: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汆去血水;將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山藥清水浸透,同羊肉、板栗置鍋中,放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還能驅寒濕的藥膳,小寒節氣來吃最對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