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強化醫療韌性! 國血製劑占比盼逐年提升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我國血液製劑長期仰賴國外血源,一旦遇到疫情或戰爭,國外的出口管制恐影響病人安全,因此提升國血比例更顯重要。食藥署日前公布2025、2026年血液製劑需求計畫,預計到2026年血漿需求將達17萬公斤,比2025年再增長3萬公斤,盼逐步提高國血在血液製劑中的占比,強化國內醫療韌性。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由於國內尚無血液製劑工廠,因此由血液基金會自2007年起將血漿原料委託澳洲傑特貝林公司生產國血製劑產品。目前共有免疫球蛋白許可證2張,白蛋白許可證1張,其餘血液製劑均由國外輸入非國人血源,許可證共71張。
衛福部近日公告的2025至2026年血液製劑需求計畫,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及第八凝血因子的需求量將持續上升,血漿原料需求從14萬公斤增至17萬公斤。王德原說明,這些需求是根據健保申報使用量和檢驗封緘量評估,並以藥商年度申報資料作為參考。食藥署於去年10月24日公告了捐血者健康標準草案,將捐血者年齡上限放寬至70歲,體重標準也有調整,預期可增加血液來源,進一步提升國人血漿製成血液製劑的比例。
王德原提到,目前國人血漿製成的免疫球蛋白僅占國內需求量的一半,白蛋白更低,不到10%。國外血漿製劑因流行病學差異,保護力可能不如國人血漿製成的產品,一旦遇到重大疫情或戰爭,進口供應更可能中斷,因此提升國血製劑的自給率,是穩定醫療韌性的重要目標。
台灣輸血學會常務理事羅仕錡表示,免疫球蛋白的臨床適應症持續增加,用量逐年攀升,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血小板低下和特定紅斑性狼瘡的重要血液製劑。相比之下,白蛋白和第八凝血因子的用量較為穩定,分別應用於肝病患者和血友病患者。
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劉俊宏補充,目前每袋捐血可分離為紅血球和血漿,依目前國內用血情況,因紅血球需求高,血漿多有剩餘,可供加工製成血液製劑,對於新增的3萬公斤血漿需求應該不困難。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