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長期茹素骨鬆、骨折風險增 5種營養+運動保骨本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師,我吃純素已經十幾年,平常堅果、青菜什麼都吃,會不會骨頭像豆腐一樣脆弱啊?」面對70歲阿嬤的提問,醫師洪暐傑表示,這個問題不能直接回答會或不會。不過確實有多項研究指出,素食者有較高的骨折、骨鬆風險;對此,他建議食補足夠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補充維生素B12與Omega-3、適度運動來預防。
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於臉書粉專「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發文指出,根據2019年發表於 《營養總覽》(Nutrition Reviews) 的一篇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納入 20項研究、超過3萬7千名參與者,研究比較葷食者、素食者、純素者的骨質密度狀況與骨折機率,素食者被定義為從飲食中排除肉類、魚類和海鮮,但不排除牛奶和乳製品的人;而全素食者則被定義為排除任何形式動物性產品的人。研究結果顯示:
「全素食」更易骨鬆、骨折
●素食者比起葷食者的脊椎骨密度少了0.023 g/cm2,髖骨頸部位的骨密度則是少了0.025 g/cm2,整體骨折機率增加了25.4%。
●素食者比起葷食者的脊椎骨密度少了0.070 g/cm2,髖骨頸部位的骨密度則是少了0.055 g/cm2,整體骨折機率增加了43.9%。
●素食者與純素者合在一起算一組,和葷食者比起來的脊椎骨密度較少了0.032g/cm2,髖骨頸部位的骨密度則是少了0.037g/cm2,整體骨折機率增加了31.6%。
洪暐傑摘要研究重點,在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較高的特定營養素,雖然在蛋奶素飲食中也有,但是在全素食飲食中含量較低,可能影響骨骼健康。與葷食者相比,素食者和全素者的骨密密度相對較差,骨折機率也較高,尤其全素者的骨密度會比素食者更差些,骨折機率也會更高。有其他研究說明了鈣攝取量低於525毫克/天,才會增加骨折風險,因此素食者與全素者建議應每天攝取足夠的鈣質。
吃素髖部骨折風險高
洪暐傑提到,在2020年發表於《BMC Medicine》的一項研究中,探討了素食、魚素者、蛋奶素和純素飲食與骨折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使用了英國EPIC-Oxford 世代研究的數據,追蹤超過54000名參與者長達17.6年。結果發現:
●髖部骨折機率:純素食者發生髖部骨折機率是葷食者的2.31倍,素食者是葷食者的1.25倍,魚素者是葷食者的1.26倍。
●每1000名純素食者在10年內會比葷食食者多發生14.9例髖部骨折。
●純素食者攝取的鈣質遠低於其他飲食組別。
●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量也比較低。
●即使考慮了不同BMI(身體質量指數)、鈣質和蛋白質攝取量造成的影響,純素食者的骨折風險還是明顯比較高。
作者指出,素食者骨折機率較高的原因包含了,較低的BMI(代表體重比較瘦)、鈣質攝取不足、蛋白質攝取不足以及一些未知因素:如維生素D、維生素B12 或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的血液濃度,以及其他動物性食物中豐富的營養素,都可能與骨折風險有關。
洪暐傑摘要,與葷食的人相比,純素、魚素、素食者的髖部骨折風險都會增加,尤其純素食的人骨折風險更高。素食和骨折機率增加有關的原因可能包含了,體重較輕、鈣質攝取不足、以及可能維生素D、維生素B12以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 的血液濃度較低有關。
5關鍵維持好骨力
●補充足夠的鈣質:植物性鈣質來源如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花椰菜、菠菜)、堅果與種子(如杏仁、芝麻)、豆製品(如板豆腐、豆漿)。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1000至1200毫克。
●維生素D補充不可少:食物來源包含維生素D強化豆漿、穀物、菇類;或是空氣品質好時,每天曬太陽10到15分鐘,有助於身體自然合成維生素D。若檢查發現缺乏,可考慮補充維生素D3 補充劑。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如豆類(如黃豆、黑豆、毛豆)、穀物(如藜麥、燕麥)、堅果與種子。一般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0到1.2克。
●維生素B12與Omega-3補充:維生素B12可透過補充B12強化食品或營養補充劑;Omega-3脂肪酸則可從亞麻籽油、奇亞籽、核桃等食物攝取。
●進行適度運動:重量訓練、快走、跳繩等有氧運動可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洪暐傑總結,素食者,特別是純素者,研究中顯示有較高的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風險,主要原因可能與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但只要透過合適的均衡營養素攝取、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習慣,素食者同樣可以有健康的骨骼。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