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柯文哲羈押4個月 交保後反應變慢?專家:封閉環境影響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貪案遭羈押禁見114天後,昨以3000萬元交保返家,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提到,柯被羈押4個月後「反應變慢了。」專家分析,長期處於封閉環境,缺乏外界刺激,可能導致反應遲滯、語言表達及社交能力下降,通常需先恢復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再逐步重建原有的社會角色,而親友支持系統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不針對個案評論,但從臨床經驗來看,長期處於封閉環境、缺乏外界刺激的人,可能會出現肢體及精細動作退化,且口語表達和社交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張自強說,重新接觸外界人、事、物,的確可能出現退化或反應遲滯的現象,口語表達或應對進退都會明顯不同,外界也能感覺「老很多、退化很多。」
張自強表示,復健過程中,如果進食、穿衣、盥洗等基本生活能力退化,應優先進行訓練,恢復基本生活能力是首要任務。接著需要重建社會角色,例如原本是老闆或領導者,若發現自己無法勝任,則應協助恢復其心理狀態。
至於如何重建社會角色,張自強分享,可從裝扮開始,因為封閉環境中可能需要統一髮型、服裝等,重新回到社會後,可透過照片、影片或鏡子等幫助重建形象。
張自強指出,除了外表,重建與人群的接觸也很重要,需要多久才能回到原先狀態,取決於個人的企圖心和支持系統,旁人的鼓勵或勸說也會有所影響,通常社會期待的討論熱度越高,所需時間會越短。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