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心臟衰竭常用3藥物 醫:血壓偏低別慌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父親有心臟衰竭,平常血壓都偏低,為什麼醫生還要他吃降壓藥呢?」面對有病患這樣的疑問,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目前治療心衰竭常用3藥物,分別為利尿劑、乙型阻斷劑和血管收縮素阻斷劑,雖然會降低血壓,但對改善心臟功能及控制心臟衰竭病情非常重要;如果服用後,血壓下降但沒有症狀就無需擔心,如果收縮壓高於90毫米汞柱,或低於90毫米汞柱,就要調整用藥。
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分享,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心肌收縮力不夠,推送到周邊血管的血流量下降,會造成血壓偏低的情況,而常見治療心臟衰竭用藥則有其特色及功能。
●利尿劑:體內水分減少、血壓下降。
●乙型阻斷劑:交感神經舒緩、血壓下降。
●血管收縮素阻斷劑:血管放鬆、血壓下降。
劉中平表示,這3類藥物都能有效降低血壓,臨床上也會當作高血壓藥物來使用,所以常有患者質疑為什麼心臟衰竭的患者要使用降壓藥。然而超過10年以上的臨床經驗證實,這些藥物對病情的幫忙是非常顯著和重要的,伴隨治療的血壓降低是必要之惡。
劉中平補充,目前心臟衰竭治療中的血壓下降,如沒有症狀則不需處理,收縮壓超90mmHg有頭暈疲勞,減少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使用;收縮壓低於90mmHg有頭暈疲勞,降低心臟衰竭藥物劑量。
劉中平提醒,這些藥物的使用對心臟的功能提升都有關鍵的作用,處方調整時要考慮許多因素,務必要請醫師評估來決定劑量,切勿自行停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