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32歲女罹子宮內膜癌 靠黃體素治療保住子宮生子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5歲黃小姐3年前因月經異常,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傳統治療須手術切除子宮,但她準備結婚備孕,為保留一線生機,到台中榮總黃體素治療,包括口服黃體素及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投藥,1年後癌細胞全部消失後停藥,婚後半年就成功懷孕,去年底生下男寶,產後持續用藥,也未再復發。
台中榮總婦女婦產科醫師王韶靖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至60歲、停經年齡前後的女性為好發族群,且有年輕化及發生人數變多的趨勢,在台灣有7%是40歲以下、15%是45歲以下的年輕婦女,危險因子主要是肥胖、飲食西化、未生育有關,也包括晚停經、多囊性卵巢、糖尿病、雌激素過度刺激原因。
王韶靖指出,前子宮內膜癌標準治療方式是完整子宮切除,對於仍在生育年齡、未完成生育計劃的患者來說,如果是癌症期別為1A,且腫瘤病理切片為細胞分化良好,則有黃體素療法,能保留生育功能、不用切除子宮。
王韶靖說,黃體素療法為口服黃體素,或放置含有黃體素的內宮內避孕器投藥,給予大量黃體素治療,並於治療期間每3個月追蹤一次子宮內膜切片,再視治療反應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嘗試保留生育功能,以中榮治療31名子宮內膜癌病友進行保留生育的黃體素治療,成功率達84%,待完成生育計畫再手術摘除子宮,以防癌症復發。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在今年4月病逝,引發婦女關注,王韶靖指出,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以月經異常為主,接近9成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均有異常出血,例如停經後出血,或月經與月經之間出血、滴滴答答拖很久、或是性交後出血等症狀,目前子宮內膜癌發現約80%為1期患者,治療後5年存活率9成以上、第3期則降至7成,因此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黃小姐的月經週期異常出血約3、4年,後來異常出血更多、更頻繁,就醫進一步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接受口服黃體素及子宮內避孕器投藥1年,癌細胞消失後停藥備孕,去年底成功懷孕產子,現在持續進行黃體素治療,再為生二寶計畫做準備。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