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歲女童萬聖節遊行後驚嚇哭鬧 確診自律神經性相關癲癇發作

2024/12/05 11:16

江國樑醫師指出,客製化醫療AI可快速比對病史與發作特徵,還可指導後續檢查方案。(記者張軒哲攝)

江國樑醫師指出,客製化醫療AI可快速比對病史與發作特徵,還可指導後續檢查方案。(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7歲女童綺綺(化名)患有先天性癲癇與發展遲緩,定期服藥與追蹤,病情已穩定2到3年,未曾發作。10月底參加學校萬聖節遊行後,開始每天4至5次出現驚恐神情,有時伴隨尖叫或哭鬧,隨後臉色蒼白,持續3至5分鐘且事後毫無記憶。就醫確診罹患「頑固性局部情緒性及自律神經性相關癲癇發作」,綺綺接受「靜脈抗癲癇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癲癇發作,穩定病情。

綺綺的母親表示,女兒的食慾明顯減退,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原以為孩子因遊行受到驚嚇,先嘗試民俗「收驚」但無效。最終,決定求助光田醫院兒科副教授、兒童神經專科醫師江國樑,尋求專業診斷。

江國樑運用多年臨床經驗,結合他開發的「AI GPT 癲癇專家智能診斷系統」,迅速確診綺綺罹患「頑固性局部情緒性及自律神經性相關癲癇發作」,該系統依據專業知識庫精準比對病史與症狀,大幅提升家屬對診斷的信任度。後經腦電圖與核子醫學影像檢查確認,綺綺接受「靜脈抗癲癇藥物」治療。

江國樑說,大眾常以戲劇中的「強直-陣攣發作」如兩眼上翻、全身抽搐等誇張表現來認識癲癇,卻忽略其多樣化症狀。實際上,兒童癲癇常表現隱匿,因無法明確表達,症狀可能僅為短暫失神、驚恐神情、眨眼、傻笑,甚至幻聽或幻視等微妙異常,易被忽視或誤解。

為此,江國樑耗時多年,構建大規模癲癇知識庫,結合大型語言模型(以下稱ChatGPT)進行優化。該系統能結構化整理癲癇領域知識,並針對輸入的癲癇症狀提供精準判斷,協助醫師快速診斷與釐清病因,成為一部數位化癲癇知識百科,讓AI全面理解資訊間的關聯性。

江國樑說,當綺綺的病徵輸入至一般ChatGPT時,僅能生成籠統回應,無法針對臨床問題提供幫助;而在開發的專用模組中,透過專業知識庫精準比對病史與發作特徵,不僅生成具體診斷建議與檢查方案,還能協助定位異常腦電放電區域,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