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走路延壽! 研究:每天多步行「1時間」多活11年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多動!除了透過運動外,多步行也有益於延長壽命。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活動量最少的族群,每天走路1小時可增加壽命達6.3小時,甚至完全不運動的人,每天多走111分鐘,可延壽多達11年,尤其缺乏運動者損失的壽命,其實與吸菸相當,光靠簡單走路就能獲得顯著的健康益處,快動起來吧!
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引述1篇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來自2003-2006年間在髖部佩戴活動追蹤器的40歲以上成年人,並以國家健康數據推算其壽命增減,並將人們的活動量4等份切分,從最高到最少活動量相當於每天走路160、105、78、49分鐘。
王思恒指出,研究發現,若所有人都能將活動量增加至最活躍1/4人群的水準,壽命平均可增加5.3年,相當於將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拉高至83歲。其中活動量最少的族群,每天走路1小時可增加壽命達6.3小時,「這可是630%的投資報酬率啊!」
此外,研究更顯示,完全不運動的人每天多走111分鐘,壽命甚至可延長多達11年!不只如此,缺乏運動的人們所損失的壽命,竟然與吸菸相當。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們來說,光是走路就能獲得顯著的健康益處,趕快鼓勵身邊的人動起來吧!
冬天運動注意8件事 安全護健康
冬天運動防範措施不可少!國健署指出,冬天仍要保持動態生活,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除建議活動前要備妥裝備,如洋蔥式穿法、準備水壺、帽子及圍巾、襪子及手套、口罩,並選擇合適的運動鞋外,也要注意安全運動事項及常見問題:
●暖身運動:運動前一定要做暖身運動,至少做到心跳加速、稍微出汗的程度,從事劇烈活動或運動前應漸進式暖身,以免發生運動傷害。
●注意天氣狀況:隨時注意氣象報導,觀察早晚溫差,隨時注意保暖,避免於寒冷天氣或下雨天於室外運動,建議冷鋒來襲可改從事室內活動,外出時記得保暖,長者、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應避免於寒冷清晨出門,等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
●勿喝酒精飲料:運動時不可飲用酒精飲料,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增加熱的發散,容易導致體溫過低,酒精亦會削弱判斷力,喪失應變能力。
●病患注意:有氣喘、心臟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雷諾氏病(Raynaud's disease)等疾病之民眾,宜避免於寒流來襲時從事戶外運動。若必須於寒冷天氣運動,建議先與醫師商討合適的運動方式及應準備之藥物等。
●夜間運動穿著反光衣:冬天夜間天色昏暗,於晚間運動時應穿著亮色、鮮明或反光的衣著或裝備。
●告知他人運動路線:冬天盡量結伴運動,若獨自一人從事戶外活動前,應告知家人或朋友欲前往的路線並攜帶手機,若發生意外,如過冷導致血糖過低昏倒、跌倒、墜落等意外時,能迅速支援。
●防範體溫過低(hypothermia):成人常見徵象及症狀會有顫抖、冷感、起雞皮疙瘩、神智不清、肢體麻木、肢體不協調、行動遲緩、說話困難、精神錯亂、憂鬱、肌肉僵硬、言語不清、無意識、嗜睡等狀況;嬰兒部分則特別安靜、缺乏活力、拒絕哺餵。當發現有失溫跡象時,應前往乾燥、溫暖處,使用毛毯或增加衣物方式溫暖身體。
●防範凍瘡(frostbite):若到山區或在嚴寒天候時,應注意防範凍瘡及了解如何處理。常見徵象及症狀包括:受傷處感到疼痛、癢、麻木、僵硬,皮膚變硬且轉為白色或灰黃色、皮膚剝落或起水泡等,此時應將受傷部位移至溫暖、乾燥處,移除患部衣物、鞋襪,切勿摩擦、觸碰患部及直接於受傷處加溫,可使用體溫取暖,並儘速就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