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下背痛小心攝護腺癌! 醫籲逾50歲男性每年1次PSA
〔記者黃宜靜/台北報導〕攝護腺癌是隱形殺手,早期多無症狀易忽略,而延誤就醫,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約20%,居國人10大死因第5位。醫師提醒,如有排尿問題、下背痛等症狀,應速就醫,同時,也呼籲50歲以上男性自費抽血檢查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甚至有家族史者應提早至45歲,以初步了解是否有致病風險,若屬高風險者,醫師會再進一步指診、切片等檢查,才會確診。
攝護腺癌年輕化 1/3患者晚期確診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指出,攝護腺癌是男性第5大癌症,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從101年4,735人增至110年7,481人,十年間增幅達58%。雖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通常在60-75歲,但也有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患者在壯年時期確診。
放眼國際攝護腺癌治療、罹癌率,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全球攝護腺癌病友增加,但我國有健保制度,治療方式十分健全。不過,我國卻有1個很大的問題,相比於他國,我們約有1/3病人都是晚期確診,我國平均診斷年齡為72歲,歐美國家則是60歲,顯示早篩之重要性。
攝護腺癌 發生、死亡率高於子宮頸癌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歐宴泉將男性攝護腺癌、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死亡率相比,自1995年開始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篩檢等政策宣導後,國人子宮頸癌發生率開始下降,到2021年時,發生率已降幅7成;但攝護腺癌卻是從1979年每10萬人有97位,到2021年上升至7481位,是子宮頸癌發生率的5倍,死亡率更是2.5倍,在在顯示,政策宣導的重要性。
注意下背痛、排尿異常 及早篩檢揪出癌
今(26)日記者會上,邀請2名攝護腺癌病友描述自身治療經歷。83歲的老年病友蔡先生在13年前的同學聚會上討論攝護腺問題後,主動接受檢查,發現自己患有攝護腺癌;61歲的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診所醫師提醒可以成人健檢時,檢查出尿液中有潛血,轉診確診為攝護腺肥大,治療半年後,做PSA檢查發現值數超標,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3期攝護腺癌。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高建璋指出,上述2名病友都是在沒有徵兆的狀況下確診,由此更顯示及早篩檢的重要性。不只如此,臨床上也常遇到,患者出現頻尿、急尿、夜尿、血尿等排尿障礙問題,以為是正常老化或攝護腺肥大症狀,待一段時間才去就診,延誤就醫。因此提醒所有男性朋友,如有排尿問題,甚至出現骨轉移引起下背痛等症狀,不要吝於就醫,即使看似健康也應定期檢查。
馮思中說明,PSA是透過抽血檢查,初步了解是否有致病風險,若高度懷疑時,再進一步透過肛門指診、影像學、切片等方式檢查後才會確診。
早期治療存活率高 晚期治療方案增
攝護腺癌治療時機對患者預後影響重大,馮思中說明,早期發現、治療者10年存活率高達90%,晚期患者往往已出現骨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升,5年存活率僅約20%,因此才會呼籲50歲以上的男性,可至醫院進行初步的攝護腺癌PSA檢測,及早診斷,根治癌症。
歐宴泉指出,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患者,現有的治療策略包括:結合新型治療與傳統療法,並可能包括短期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這種聯合治療能顯著提高存活率,化療副作用也可與醫療團隊合作緩解,保持患者生活品質,針對患者常發生的骨頭轉移,目前也有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放療等選項。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