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抗藥性感染」恐進十大死因 用抗生素牢記「4不1要」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抗生素濫用與衍生的抗藥性危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全球健康十大威脅之一,預估至2035年恐使平均壽命縮短1.8年,行政院明(2025)年起推動為期5年(2025-2029)的國家級計畫,2025年預計投入2億元。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蔡茂松、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今列出民眾常見抗生素不當使用,包括擅自停藥、分享給症狀類似的親友、自行至藥局購買,提醒「4不1要、診間3問」重要性。
蔡茂松指出,抗生素是一種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細菌型感染,例如細菌型感冒、拔牙手術、感染性肺炎、泌尿道或婦科發炎,需要經過專業醫師審慎評估;民眾常誤以為「抗生素是消炎藥」,實際上只有細菌性發炎或懷疑因細菌感染,才需要用到抗生素,若不當使用,將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進一步使得可用藥物持續減少,終有一天可能無藥可用。
楊家瑞指出,抗藥性細菌的問題不只存在於長者、重病族群,在各年齡層都可見,也是整體醫療環境必須面對的挑戰。如果不做任何因應,根據國際研究,每年有495萬人死亡與抗生素的抗藥性有關,估計至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不增反減,下降1.8年;甚至影響到經濟層面,至205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下降2-3%,換算下來,台灣將損失3000億元的經濟成本。
蔡茂松、楊家瑞解釋,面對嚴峻的抗藥性危機,務必記得「4不1要」,即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服用、不吃別人的或給別人吃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以及就醫時把握有沒有、吃多久、小心什麼的「診間3問」原則,詢問藥物是否有抗生素、此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本次服用應注意什麼。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12)日也出席亞東醫院「世界抗生素週」衛教活動。他表示,超級細菌(具有多重抗生素的抗藥性的細菌)在醫院裡很常被檢測出來,但其「魔掌」逐漸伸向社區,並援引全世界抗生素使用率最低的北歐國家瑞典為例,瑞典花了20年的時間,從民眾、社區開始衛教,進而自發成立相互學習、支持鼓勵的組織,宣導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方式,避免讓整體環境受到抗藥性細菌的威脅。
羅一鈞指出,台灣多年來訓練出多名感染科醫師,從事抗生素抗藥性管理,祭出相關誘因提升執行力,明年也將展開「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2025年先投入2億元,結合醫藥、食品、農業單位,以及教育、社區端,共同打擊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目標放眼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一步一腳印降低威脅,否則估計2035年,每年可能會有超過3萬人因抗生素抗藥性感染而亡,進而晉升為十大死因之一。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