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男爬山突腰痠腿麻 原來是「脊椎狹窄症」作祟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66歲陳姓男子,2年前退休後,每天安排爬山、踏青、旅遊,悠閒享受退休生活,沒想到近來常覺得腰部痠痛,走沒多久就因腰痠腿麻需要停下休息,日前爬山時更是突然雙腳麻木無力跌倒受傷,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腰椎第4、5節的「脊椎狹窄症」導致神經受壓迫而引起,經安排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後,讓他開心又可以趴趴走。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表示,該名患者到院後安排腰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4、5節出現「脊椎狹窄症」,導致神經受壓迫才會出現腰痠腿麻,轉介到微創脊椎中心由李建穎主任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兩週,便恢復過去健康的行走能力。
黃贊文表示,「脊椎狹窄症」常發生在腰椎的第4、5節處,通常是因為腰椎退化導致骨頭及黃韌帶增生,造成脊髓空間縮小並壓迫神經,因而出現間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經痛等症狀。該名患者就是典型的間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離就會感到下肢麻木和無力,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李建穎主任指出,雖傳統手術也能治療「脊椎狹窄症」,但因手術傷口較大,對正常組織和肌肉造成的破壞較大,病人的恢復期較長,且常常會出現背部肌肉無力的問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則是以最小創口進行的精準技術,僅需在背部開一個0.8公分的小傷口,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手術器械便能精準移除增生組織,解除神經壓迫。因能有效減少出血量和避免正常組織受損,可降低手術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
李建穎提醒,姿勢不良、肥胖、長期勞損及過度使用腰椎的民眾,屬於「脊椎狹窄症」的高危險群。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變薄、黃韌帶變厚和關節骨刺增生等都可能壓迫神經,引發相關症狀。若出現持續的背痛、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甚至行走困難,應盡早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