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肝癌中期存活恐不如晚期?醫:數值大於11 應採免疫治療

2024/11/07 15:51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說明中期肝癌患者治療方針。(記者林惠琴攝)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說明中期肝癌患者治療方針。(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肝癌患者約5分之1落在「中期」,台灣肝癌醫學會今(7日)公布中期肝癌治療指引,理事長黃怡翔表示,若以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栓塞治療效果差,建議直接採用免疫治療更可望延長存活期。

黃怡翔領導的肝癌研究團隊,過去曾統整台北榮總長達10年的肝癌臨床資料,提出新穎的「7-11標準」,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並發表新治療策略。主要是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不適合栓塞治療,舉例而言,若病人有5顆腫瘤,最大1顆6公分,5加6就會達到11;小於或等於7時,則是栓塞治療效果佳;介於7和11之間,表示病人接受栓塞治療的預後介於兩者之間。

黃怡翔指出,目前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若採取栓塞治療,中位數存活期大約只有11.9個月,等於活不到1年,但現在晚期肝癌標準療法是免疫治療,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經過治療的存活期可望達到2年,換句話說,數值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單用栓塞治療的存活期反而恐低於晚期肝癌患者。

黃怡翔強調,台灣肝癌醫學會持續推動治療標準化,積極制定完成中期肝癌治療指引,期望提高病患接受根除性治療的機會。目前建議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治療策略比照晚期肝癌,不用經過栓塞治療,直接使用免疫治療成效更佳。

不過,黃怡翔也坦言,目前須在1年內經過3次栓塞治療失敗且肝功能仍維持不錯,才可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治療,但每接受1次栓塞治療,肝功能就會下降15%至20%,實際可達標使用的患者很少,可能需先自費使用,單免疫3週打1次、每次價格約9萬元,雙免疫則是4週打1次,首次35萬元,第2次以後每次12萬元。

黃怡翔提到,台灣肝癌醫學會致力於國內的肝癌治療發展,也積極與國際醫學界接軌,已與日本肝癌醫學會(JLCA)及韓國肝癌醫學會(KLCA)密切合作,透過共同研究與聯合舉辦的研討會,持續推動肝癌治療的創新與進步,為亞洲肝癌患者帶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與希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