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大腸間隔癌5原因 醫建議3狀況1年後追蹤

2024/11/06 14:46

醫師指出,若清腸準備不佳、有超過2公分的大腸瘜肉或早期癌切除,會建議1年後追蹤;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若清腸準備不佳、有超過2公分的大腸瘜肉或早期癌切除,會建議1年後追蹤;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大腸間隔癌是指在建議回診大腸鏡的時間(2-3年)還沒到,就出現大腸癌,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表示,間隔癌常見原因有:清腸準備不佳、醫師大腸鏡拉出來的時間過快、大腸鏡觀察時沒有將大腸撐開、大腸鏡沒有做到盲腸、大腸瘜肉增長速度太快,不過若是清腸準備不佳、有超過2公分的大腸瘜肉或早期癌切除,他會建議1年後追蹤。

吳宗勤在臉書專頁「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指出,在國外大腸鏡的建議追蹤時間都是3年、5年、10年,只有少數大腸癌術後的病人才會有1年或更短的追蹤建議,而在台灣因檢查費用相對便宜,2-3年或每年健檢都安排檢查大有人在,因此除非本身排斥大腸鏡,要出現間隔癌相對國外沒那麼簡單。

吳宗勤提到,他在替患者做大腸鏡時,看到1個2公分凹陷型的瘜肉,他推測是早期大腸癌,查看患者上次做的大腸鏡是2020年9月,在外院當時有兩顆瘜肉,病人因為後來發現了其他地方的癌症,才來追蹤大腸鏡,只能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吳宗勤說,大腸間隔癌占了所有大腸鏡約3-9%,他會跟病人說5%,平均間隔癌的都在3年左右被發現(1年以內被發現,通常覺得是被漏掉),所以他的病人,如果瘜肉顆數比較多、菸酒生、大腸癌家族病史,會請他們不要超過3年追蹤。

吳宗勤強調,最重要還是病人的警覺性,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莫名的缺鐵性貧血、糞便突然間變細或者是出現黏膜、無法緩解的腹脹,都算是要小心的紅燈警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