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病毒性肝炎用藥小心肝損傷 「求救訊號」別漏接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54歲的王伯伯,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者,並有乾燥症和二尖瓣脫垂等病史,因使用rituximab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原本的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經住院治療而獲得改善。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病毒性肝炎患者就醫,務必告訴醫師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藥品,尤其需使用免疫調節之藥品時,更要特別警覺肝損傷症狀,別漏接肝臟的求救訊號。
藥品可能引起原有肝炎病毒再活化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臨床上,會引起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藥品,包括傳統的化療藥物和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s,一般俗稱的類固醇)、調節免疫功能的生物製劑(如:抗CD20製劑、抗TNF製劑)和新型藥物(如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等。
以B型肝炎帶原者為例,這類患者可能因進行移植手術、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或接受化學治療等情況下,而使用到上述這些藥品。由於這些藥品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而使原來潛伏在肝臟內不活化的B型肝炎病毒,突然大量複製,而導致肝炎急性發作,這類肝炎的進展通常快速,並有可能造成罕見的致命後果(如猛爆性肝炎)。
肝病高風險族群 6大用藥需知
除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之外,當民眾為高齡者、慢性C型肝炎帶原者、肝功能不佳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慢性酗酒者及服用多種藥物者等,皆屬於肝臟疾病高風險族群。藥害救濟基金會分享6大用藥重點需知:
1.告知病史和用藥情況:在使用藥品前,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自身病史及正在使用西藥、中草藥及營養補充品等。
2.遵循醫囑使用藥品:病人應遵循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服藥,切勿隨意停藥、更改劑量或頻率。
3.注意藥品不良反應:特別警覺並留意如噁心、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倦怠及皮膚搔癢、低燒、眼白皮膚泛黃、茶色尿、灰白便等不良反應症狀,及早警覺及早治療。
4.避免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質:為避免增加肝臟的負擔,在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並勿攝取過多含防腐劑的加工食物及來路不明之中草藥,以避免肝臟功能傷害。
5.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加工食品,並維持保持適度的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6.定期就醫檢查:用藥期間定期追蹤肝功能變化,以及時了解病情和藥品療效,確保用藥安全並有效控制病情。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經醫師評估,需預防性給予抗病毒藥品,可向醫師詢問相關細節,切記不可自行服用來路不明之中草藥,並配合醫囑在治療前接受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之篩檢,並於藥品治療期間及療程結束後持續定期監測(B型肝炎DNA病毒量、肝功能相關等之檢查),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遠離嚴重肝損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