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過期還能用? 食藥署曝「這原因」防護效果大打折扣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各種呼吸道病毒肆虐,今年甚至連腸病毒也異常活躍,民眾不得不提高警覺,而口罩可有效預防病毒上身,食品藥物管理署今(30日)提醒,民眾如有在囤放醫用口罩,要特別留意有效期限,口罩一旦過期,不織布層就可能受潮或裂化,將無法有效阻擋病毒,防護效果大打折扣。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張敬崴說明,醫用口罩有三層結構,「外層防飛沫、中層過濾細菌、內層親膚吸濕」,最外層有防潑水效果,可阻擋飛沫,通常有顏色以利辨識,中間層為過濾細菌的過濾層,最內層則是親膚層,可少量吸濕,提供舒適的肌膚觸感,此外醫用口罩上還有鼻樑壓條,可增加口罩和肌膚密合度。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補充,醫用口罩的主要材料不織布纖維,長期存放可能受潮或裂化,失去阻擋粒狀物質的功能,防護效果就會隨之降低,因此一旦過了保存期限,建議直接丟棄。此外,N95(或TN95)口罩主要特點是能過濾95%以上的微小粒狀物,正確佩戴的話密合度非常高,也因此呼吸阻力很大且悶熱不適,難以長時間佩戴且有缺氧風險,通常供專業人員在高風險的環境下使用,不建議一般民眾日常使用。
食藥署強調,醫用口罩主要防止微生物、體液和粒狀物質傳遞,屬於醫療器材,僅限醫療器材商製造、輸入、批發、零售,民眾如囤積過多口罩,絕對不要拿出來販售,否則恐觸犯「醫療器材管理法」第70條,可處3萬以上100萬以下罰鍰。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吳岱穎提醒,高風險族群如嬰幼兒、孕產婦、長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出入醫院、發燒或出現呼吸道症狀、免疫力低時,務必戴口罩,而佩戴前請先洗手,將防水層朝外,口罩拉開、掛上耳朵,遮住口鼻並壓緊鼻樑,確認口罩貼合,以發揮最佳防護效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