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3藥混吃當心「3重打擊」! 藥師:腎衰風險增2倍
文/林佳慧
王奶奶患有高血壓與高血糖,因坐骨神經痛求助骨科醫師,醫師開立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作為疼痛控制,服藥2天後,腎功能急速惡化,住院治療10天,最後改用弱效性嗎啡類藥物當作止痛藥,順利出院。
什麼是3重打擊? 藥物併服要注意
奶奶原本有服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與利尿劑,再加上後來新增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剛好是「三重打擊」組合。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用於治療高血壓,同時擴張腎小動脈,增加腎臟灌流量;利尿劑增加尿液排出,減少體內液體,但可能導致脫水,影響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用於緩解疼痛和發炎,同時抑制腎小動脈的擴張,降低腎血流。三種藥品併用的前30天,發生急性腎衰竭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
腎絲球過濾率低於45 提供免費照護
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其中一項「腎絲球過濾率」,若低於60持續三個月以上,符合慢性腎臟病定義。通常隨著年紀增長,分數會越來越低,若低於45,符合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收案條件,經病人同意,腎臟科醫師會轉介給護理師、營養師與藥師進行跨團隊整合照護與衛教,而且此項服務是免費的!
遠離洗腎 用藥、運動、飲食黃金三角
台灣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者,而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想要遠離洗腎,民眾須了解自己的腎臟分數,並可遵循三步驟:
1.不吃來路不明藥物 慎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來源不明的藥物可能對肝、腎造成負擔,應避免使用。一般感冒可能會從診所或自行到藥局拿到非類固醇消炎藥,若不慎同時服用多種非類固醇消炎藥,也可能造成急性腎功能惡化。
2.每週運動150分鐘 久坐30分鐘動一動
每星期至少運動150分鐘能降低洗腎的風險。每 30 分鐘久坐後,散步 5 分鐘,能降低血糖和血壓水平。
3.健康均衡飲食多攝取原型食物
少油、少鹽、少甜,避免攝取過多紅肉,如豬、牛等。加工肉品如培根、肉鬆,也對腎臟造成負擔,要減少攝取。
(作者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