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入睡好難? 醫授3招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

2024/10/22 21:49

醫師表示,透過呼吸練習、失眠認知行為療法、避免長期依賴安眠藥來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透過呼吸練習、失眠認知行為療法、避免長期依賴安眠藥來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羨慕《多啦A夢》裡大雄3秒入睡的能力?每晚數了300頭羊卻沒能找到周公下棋,或許是入睡困難型失眠,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英碩指出,這類失眠恐危及心血管健康,可以透過呼吸練習、失眠認知行為療法、避免長期依賴安眠藥來治療。

徐英碩在臉書專頁「耳鼻喉科徐英碩醫師」發文分享,入睡困難型失眠主要是指人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入睡,雖然只要睡著,睡眠的長度和品質都和正常人無異,看起來只是「睡不著」的失眠,背後問題可能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徐英碩說,研究證實,入睡困難通常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過低和控制力太弱有關,因為副交感神經失常會造成正常的入睡開關沒辦法被啟動。此外,副交感神經失常還會導致睡眠中的血壓不穩定,尤其是在清晨時容易升高,增加了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怕的是,這些問題可能在你睡覺時悄悄發生。

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

●呼吸練習:睡前做20分鐘深呼吸,吸氣3秒,吐氣7秒。這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幫助更快入睡,並減少心血管風險。

●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透過治療師的衛教與指導來協助作息調整,比如減少午睡、固定起床時間、避免在床上玩手機等,都能有效改善失眠。也可以下載澳洲的APP Sleepio ,幫助自己進行睡眠治療。

●避免長期依賴安眠藥:安眠藥可能影響睡眠結構,特別是作夢的快速動眼期,長期下來反而可能加重情緒問題和焦慮。

徐英碩指出,失眠不是小事,找到正確的方法比單純吃藥更有效,長期來看更有益健康,讓專業醫師幫你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跟失眠說再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