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結合長照助高齡者「能動」 培育基地孕育數百人才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能動」是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的重點之一。北護大在教育部支持下建置北台灣首座「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已培育近400人才投入照護場域,透過各種智慧化輔具介入,不只以更精準策略維持長者行動力,也緩解少子化帶來的照顧人力失衡問題。
北護大「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今(22)舉辦開幕儀式,透過與各級政府、學校及企業合作,將智慧科技應用於實際照護場域,同時活用智慧課程於場域在職教育,並與全台多家醫療機構合作,確保智慧賦能技術能廣泛應用於各級照護場域。
北護大校長吳淑芳表示,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陸續引進各式智慧化輔具,包括智慧外骨骼、雲端賦能訓練系統、肌少衰弱風險檢測系統、AI智能環狀運動訓練、室內步態分析及跌倒風險評估系統等,積極結合智慧科技與健康照護,同步培養專業人才,透過人工智慧輔具技術,進一步訂定「個別照護計畫」或「運動處方」,以期未來協助照護場域個案實現智慧化、精準化及個人化的照護目標。
此外,吳淑芳也提到,基地規劃了多樣化的模組課程,包含「全面性評估」、「智慧賦能照護」及「智慧個案管理」,校內6系所包括護理、長照、運保、高照、健管、資管系所等,以及6所夥伴學校包括聖母專校、慈濟大學、耕莘專校、台北市立大學、馬偕專校、康寧大學等,共同進行智慧賦能學生培訓課程模組及各種子教師培訓,至今已完成培育176名學生、112名種子教師及86名在職人員。
吳淑芳說,這些專業人才將投身不同的照護場域,如社區據點、長青學苑擔任體適能指導員、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或於社區日照中心擔任照護服務員及居家服務督導員,也可以於各級醫療院所及居家服務擔任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居家服務督導員等服務失能者,以達健康促進、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目的。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表示,高齡者健康照護是國家財政較大的支出項目,如何讓長者延長健康年數,「能動」及「能吃」是關鍵。透過資訊科技應用,不用很多儀器就能對健康作評估,也可以透過設備輔助減輕復健的負擔,因此投入資源對準產業所需進行人才培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