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感情生變4警訊 大聲說話、裝沒事上榜

2024/10/22 21:02

當伴侶最近常大聲表達感受,這可能是他們試圖傳達內心不滿的徵兆,心理師籲,仔細聽他(或她)想說的是什麼;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當伴侶最近常大聲表達感受,這可能是他們試圖傳達內心不滿的徵兆,心理師籲,仔細聽他(或她)想說的是什麼;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統計顯示,平均每9.9分鐘就有1對夫妻離婚,從佳偶變怨偶令人詫異,甚至難以接受。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感情生變多多少少都有跡可循,如果有人常大聲對伴侶說話,恐怕是想透過加強語氣傳達內心不滿,伴侶應提高警覺;相反地,表面上一切都好,說沒事,但卻刻意減少與伴侶相處的時間,甚至暗地批評或醜化伴侶,這也是感情生變的警訊,伴侶若能及時察覺這些訊號,並且積極溝通,處理問題,或許感情不會漸行漸遠,走上分手一途。

林萃芬在其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解析4種感情生變警訊,包括大聲說話表達意見、用暗示表達不滿、裝沒事卻疏離,以及不說明就決定退出,而這4種警訊也就對映出當有一方對現在的關係感到不滿時,以「主動改善」、「被動等待」、「採取積極的建設性行動」,或是「通過破壞性的激烈手段」來處理情感與情緒上的不滿。

大聲說話表達感受  試圖主動改變關係

林萃芬指出,當人們面對不滿時,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最明顯的表現之一是聲音的變化。有些伴侶選擇大聲表達心中的不滿,試圖透過強烈的語氣來改變對方的行為,讓其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是希望藉此引起對方對自身需求的重視。因此,當伴侶最近常大聲表達感受,這可能是他們試圖傳達內心不滿的徵兆,值得特別關注。

林萃芬進一步解釋,雖然有些人對伴侶大聲表達感到反感,事實上,這是一種「主動有建設性」的表現方式。如果伴侶有意改善雙方的關係,對方可能會通過大聲表達不滿來尋求解決方案。這類伴侶通常不會突然消失或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分手,相反地,會發出多次警告,直到無法忍受時才會最終結束關係,因此聚焦於彼此的需求很重要。

用暗示表達不滿   期待伴侶主動改變

有些伴侶在對關係不滿時,會先透過暗示的方式表達不滿。常見的例子如反覆強調:「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要好好表現」,或是用教官的口吻說:「再觀察你一段時間,你要盡快改變」,甚至像父母般教訓伴侶:「這次就原諒你,下次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林萃芬解釋,這類伴侶往往採取「被動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應對不滿情緒,並不會主動積極地改善關係,而是期待伴侶主動改變。因此,若希望這段感情能繼續發展,最好不要忽略這些暗示,將其視為耳邊風。

有些伴侶在對關係不滿時,會先透過暗示的方式表達不滿。期待伴侶主動改變。因此,若希望這段感情能繼續發展,最好不要忽略這些暗示,將其視為耳邊風;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photoAC)

有些伴侶在對關係不滿時,會先透過暗示的方式表達不滿。期待伴侶主動改變。因此,若希望這段感情能繼續發展,最好不要忽略這些暗示,將其視為耳邊風;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photoAC)

假裝沒事發生卻疏離  想把責任推給伴侶

另一種伴侶面對關係不滿時,則會選擇逃避問題,表面上裝作沒事,但實際上任由問題惡化。這類伴侶常採取的是「被動破壞性」的反應,例如,刻意減少與伴侶相處的時間,或在背後批評伴侶,向親朋好友訴說伴侶的種種惡行,但卻從不主動向伴侶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林萃芬提醒,這類伴侶可能在向他人訴苦的過程中,意外發展出其他感情。在不滿情緒的驅動下,他們也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認為伴侶的過錯讓自己無法忍受,因此自己背叛的行為是情有可原的。

裝沒事,任由問題惡化,也是感情生變的一項警訊,勿輕忽;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裝沒事,任由問題惡化,也是感情生變的一項警訊,勿輕忽;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片面決定結束關係  不給伴侶機會

還有一類伴侶會採取「主動破壞性」的反應,一旦對關係感到不滿,便會立即選擇退出,完全不給雙方任何改善的機會,往往一句解釋都沒有就突然結束關係。

林萃芬解釋,許多人在面對關係不滿時,會選擇「不說明」、「不解釋」的態度,認為「越說越麻煩」或「說了也沒用」,乾脆放棄不再嘗試,這使得另一半陷入無盡的遺憾與疑惑中。

這種突然撤退型的行為對受傷者帶來的心理創傷往往極其嚴重,容易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受害者因此對感情產生高度焦慮,不知道何時感情會再度突如其來地改變,從而難以放鬆享受愛情中的美好與幸福。

林萃芬指出,感情生變有4種警訊,及早察覺異狀,聚焦彼此需求,或許可以不讓感情漸行漸遠。(時報出版提供)

林萃芬指出,感情生變有4種警訊,及早察覺異狀,聚焦彼此需求,或許可以不讓感情漸行漸遠。(時報出版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