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上打造空中加護病房 接回心衰竭台商治療保命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53歲台商顏先生今年8月在中國發生心肌梗塞病危住院,裝上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調節血流灌注量,且心肌受損嚴重,呈現心衰竭,也用上葉克膜(ECMO)續命,最後決定回台治療,醫療專機打造出「飛行加護病房」接人,為我國國籍航空首例在機上同時使用IABP與ECMO,創下台灣空中醫療新里程碑,患者也順利置換如電影「鋼鐡人」材質的心室輔助系統,成功保命。
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表示,顏先生在中國一開始出現頭痛、冒冷汗及食慾不振等症狀,且喘、胸悶,在當地就醫,後續病情直轉急下,發生心室頻脈,電擊搶救多次,裝上IABP,加上出狀況的是最大條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心肌大面積壞死而有心衰竭用上葉克膜。
「我一定要把他帶回台灣!」顏太太回想,當時下定決心回台治療,但打聽很多醫院都不願接手,學護理的女兒求助振興醫院後,院長魏崢指派醫師與人在中國的她視訊,直言好怕醫院拒絕,如果拒絕了,真的不知該怎麼辦,所幸最後院方同意收治,心想「我先生有救了」,卻又碰上如何將人載回台灣的難題。
原本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並未載運過同時使用IABP與ECMO病人的經驗,因為要克服的困難很多,除了兩岸醫療儀器所使用的電壓及規格不同,且IABP需耗費300瓦,ECMO則需耗費200瓦,幾乎達專機能負荷的上限,且專機空間有限,置放2項維生設備也是一大挑戰,同時要克服高空飛行氣壓可能對病患缺氧的影響,以及隨機醫師必須熟諳這2台儀器的操作與血流動力的維持。
最後由飛特立航空醫療專機打造一個「飛行加護病房」的環境下,並在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團隊護送下,順利於8月20日將病人送抵台北松山機場,也緊急協調租借華信航空機棚,在棚內進行飛機與救護車的患者接駁作業,之後順利載送至振興醫院,住進心臟加護病房。
魏崢指出,顏先生到院後,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功能只剩10%左右,心衰竭嚴重,需要心臟移植,但在等待過程中,已發生感染狀況,最後決定放手一搏,嘗試「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LVAS)。術後隔天,病人就可以坐起來了,不再發燒,肺部感染狀況也改善許多。
魏崢解釋,LVAS最主要的組件是1個可植入病人胸腔中的幫浦,由鈦金屬製成,材質如電影「鋼鐡人」的人工心臟,運作原理為藉由內部葉片旋轉產生血流,不用傳統的軸承,而能輕易地「漂浮」於血流中,如同心臟中有個小「心」。除了植入體內的幫浦外,還包括體外的控制器,可充電電池、電池充電器、電源供應器等組件,每組電池可為幫浦提供長達17至21小時電力。
顏先生說,從昏迷躺進醫院,如今可以健康踏實地用雙腳牽著妻兒的手走出醫院,實在非常感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