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增生治療 揮別運動傷害、關節痛
〔記者丁偉杰/嘉義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吳政誼於多年前因打網球不甚,造成手肘韌帶受損嚴重,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嘗試多種保守療法,但效果有限,在完成自體血小板增生治療(PRP)三次療程後,韌帶逐漸修復,也可恢復正常工作,並重拾愛好的網球運動。
吳政誼說,超音波導引自體血小板增生治療(PRP,Platelet-Rich Plasma Therapy)是以患者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來促進組織修復的醫療技術,多應用於運動傷害、關節疼痛,使用超音波技術來精確定位需要治療的目標區域,透過螢幕觀察合併同時病人動態檢測,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提升安全及有效性,此為自費項目,健保不給付。
相較傳統的注射治療,由於使用自身血液,減少了過敏反應與感染風險,加上血小板含有多種生長因子,能夠促進細胞增生、組織修復與再生能力,有助於治療膝關節炎、肩膀疼痛、肌腱損傷、運動傷害等。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精準注射到神經旁、筋膜間、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促進人體修復的注射技術。
吳政誼指出,因頸腰椎的神經壓迫、肩膀的五十肩、髖部或膝部的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在導入超音波導引技術治療前,先透過影像中顯示與正常組織結構不同的變異,經超音波導引準確地找到病人痛因的部位,運用乾針和葡萄糖水來確認疼痛點後,PRP注射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治療效果。
他提醒,超音波導引自體血小板增生治療是一種有效的非手術療法,為患者提供一種安全且具有潛力的治療選擇,若需進一步瞭解或考慮治療,建議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