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發作時像「大法師」! 癲癇少年開腦切除病灶獲新生

2024/09/11 16:30

19歲張同學(淺藍色衣服男性)是癲癇病友,經手術治療,迄今2個月未再發作。(記者林志怡攝)

19歲張同學(淺藍色衣服男性)是癲癇病友,經手術治療,迄今2個月未再發作。(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癲癇患者發病時,動輒口吐白沫、手腳抽搐,19歲癲癇病友張同學從2歲起出現症狀,多年來都無法通過藥物控制病情,嚴重時1天就會發作5次,今年經手術切除病灶後,2個月都不再出現發作情況,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三總也呼籲民眾,若發現疑似個案,務必即時到神經內科門診評估。

三總神經科部主治醫師蔡明真解釋,癲癇屬於腦神經元反覆自發性異常放電的疾病,台灣盛行率約千分之5至10,並不算罕見,個案發病時會出現手腳僵硬、抽搐,或是口吐白沫等表現,確診後第一線治療為藥物控制,7成的患者可藉此穩定病情,但約3成的患者會演變至「藥物難治型癲癇」。

張同學的媽媽說,張同學在2歲時發病,先是盯著她看、眼神呆滯,並出現類似擤鼻涕的聲音,接著眼神上吊、嘴角抽搐、四肢異常僵直,就醫後確診藥物難治型癲癇,雖使用藥物穩定病情,但多次調藥後、療效仍相當有限,醫師也束手無策、只能建議配合生酮飲食控制。

「我們一度覺得醫師是否要放棄我們,挫折感很重」,張同學的媽媽提到,張同學沒有用藥時,大概30秒就會發作1次,即使有用藥,3個月間仍會發作10餘次,青春期後甚至每天發作5次,每次發作就像「大法師」一樣恐怖,孩子也因不知何時會發病,陷入「學業與生活什麼都不想做」的狀態。

三總神經外科部神經加護中心主任曾冠穎說明個案手術情況。(記者林志怡攝)

三總神經外科部神經加護中心主任曾冠穎說明個案手術情況。(記者林志怡攝)

蔡明真表示,生酮飲食雖有助於癲癇病情控制,但並非長久之計,針對此類「藥物難治型癲癇」個案,可考慮以手術方式介入治療,而張同學經團隊評估後,在今年7月進行「病灶切開術」,通過開腦手術移除發育異常的部分腦部區域,並在術後持續配合藥物控制,至今已2個月沒有發作。

此外,蔡明真解釋,手術有高機率可將「藥物難治型癲癇」轉換為「藥物可治型癲癇」,且根據國外經驗,約有4到6成的患者可以在2年後停藥,但實際情況依據個案情況會有不同,仍須長期追蹤,也呼籲民眾,若發現疑似癲癇症狀的個案,務必到神經內科門診評估,確認實際病因、及早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