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45歲確診乳癌!大學教授抗癌成功 晉升「人生幸福組」

2024/09/05 11:47

陳小姐(左1)45歲確診乳癌,經治療後順利康復,目前健康情況良好。(記者林志怡攝)

陳小姐(左1)45歲確診乳癌,經治療後順利康復,目前健康情況良好。(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通過早期篩檢、及早治療,有助於提高癌症治癒率與5年存活率,減少對癌友的生活衝擊。乳癌病友陳小姐45歲時仍是流浪教師,在第1次公費篩檢時發現異常,並確診乳癌,但也在同1年接到專任聘書,經2個多月治療,成功克服癌症,從「人生失敗組」晉升「人生幸福組」。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指出,乳癌是國人女性一大健康威脅,名列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原因第2位,雖國健署已提供45至69歲女性2年1次的公費乳房X光攝影,具家族史者則提前至40歲,目前每年約服務90萬人次,但仍有約35%符合資格者從未使用篩檢服務。

據國健署統計,通過篩檢確診乳癌者,有60%屬於早期個案,臨床發現異常後確診者,則只有30%仍屬早期。吳昭軍提醒,癌症確診期別與治癒率、5年存活率息息相關,民眾務必多加利用公費篩檢資源,且明年預計放寬乳癌篩檢年齡為40至75歲女性,每年乳癌公費篩檢人次可提升至150萬以上。

乳癌病友、大學教師陳小姐也分享,45歲時仍是流浪教師,第1次使用公費乳癌篩檢資源就發現異常、確診乳癌,且已出現淋巴轉移、介於第1期至第2期之間,但也在確診同1天稍晚接到學校專任教師的聘書。

陳小姐說,長年都是流浪教師的她總自嘲是「人生失敗組」,確診癌症後也一度深受打擊,更擔心影響得來不易的工作,不敢告訴學校自己罹癌,所幸家人、朋友提供很大的支持,也在2個多月的治療後順利康復,至今健康狀況穩定,明年更準備參加世壯運的公路跑、定向越野。

對於自己的罹癌經歷,陳小姐提到,朋友在罹癌時安慰,那一天是「先大兇、再大吉」,但也轉念一想,成功抗癌後,「我從人生失敗組,變成人生幸福組」,未來乳癌篩檢年齡下修,一定能幫助更多像她這樣的年輕個案。

此外,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賴亦貞提醒,乳房攝影的輻射劑量不會超過每人每年天然背景輻射量,也不會增加致癌風險,或因擠壓而造成癌細胞擴散,民眾收到報告後,即使標示有異常,也不用過度恐慌或害怕,在14天內儘速攜帶檢查結果通知單,前往醫療院所進一步評估,並依據醫師安排進行檢查即可。

吳昭軍指出,目前仍有35%符合乳癌公費篩檢資格者從未使用相關資源,呼籲民眾積極參與篩檢。(記者林志怡攝)

吳昭軍指出,目前仍有35%符合乳癌公費篩檢資格者從未使用相關資源,呼籲民眾積極參與篩檢。(記者林志怡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