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老年女性高度勞動 國衛院研究:失能餘命增加

2024/08/15 09:44

國衛院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每週從事農務等勞動超過310分鐘,失能餘命呈現增加;圖為示意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國衛院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每週從事農務等勞動超過310分鐘,失能餘命呈現增加;圖為示意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俗話說「要活就要動」,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中老年人「運動」有益健康,「勞動」過頭卻未必好,女性每週從事農務、家務、照顧孫子等勞動超過310分鐘,失能餘命呈現增加。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2008年起在全台7家醫院招募5663位55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調查」,由每人填寫健康狀況、生活型態、身體活動及飲食的問卷,並於2013至2020年進行第2次評估。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淑鈞表示,在此次研究中,每位參與者回憶過去1年從事的運動、勞動種類、頻率、時間及強度,搭配體重計算平均每週運動及勞動消耗能量,再以巴氏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估失能狀態,前者如進食、如廁、洗澡等功能,後者則是購物、理財、交通等獨立生活能力,並串聯死因檔追蹤存活,以模型分析健康至失能、失能恢復健康、健康至死亡及失能至死亡的狀態改變,估算出健康餘命與失能餘命。

莊淑鈞指出,研究依照兩性運動、勞動量的無、低、高強度分組,結果發現男女運動量增加,健康餘命也較高,而在勞動量方面,男性各種強度的健康餘命與失能餘命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大不同。

莊淑鈞解釋,女性失能餘命以無勞動的5.24年最長,低勞動量則約2.88年,然而高勞動量卻又上揚至4.01年;回推發現,分水嶺約是勞動量達每週310分鐘以上族群。若從失能餘命占平均餘命的數據來看,無勞動為26%,其次是高勞動量19%,超過低勞動量的15%。

莊淑鈞也提到,過去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中,男性勞動量最高是在35至54歲之間,女性則在55至74歲之間,因此研究團隊的收案對象可能較不易觀察到勞動對男性失能餘命的影響,反而較可觀察到勞動對女性健康的影響。

莊淑鈞分析,傳統社會往往期望女性要工作,還要承擔較多的家務、照顧長輩或孫子等家人,因此年長的勞動量不減反增,多重角色帶來的壓力可能增加健康風險。至於無勞動的女性,可能本來就已失能或健康狀態不佳,相對不可能參與勞動。

莊淑鈞也解釋,勞動的體力活通常是指長時間反覆或持續相同動作,例如站立、提重物等,且沒有足夠休息,長時間、高強度恐造成血壓變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且工作環境可能不是自己可控制而形成壓力,加上職場環境多以男性體型設計,以往研究發現女性骨骼、肌肉損傷風險也較高。

不過,莊淑鈞強調,勞動未必等同於就業,後續將進一步針對中老年人就業展開研究。至於在此次研究中,高勞動量大多來自於長時間務農,例如種菜、種水果、種稻等,這項發現提醒長時間勞動對老年人健康未必全然有益,須注意運動及勞動的種類、時間與強度,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進行活動,以保持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