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早、晚餐太晚吃影響心理!研究:2餐至多間隔「這時長」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有1餐沒1餐,或是假日睡很晚,太晚吃早餐,連帶使晚餐時間延至消夜時間,除了不利於健康外,也會影響心理!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1項國外研究表示,早上9時後吃早餐,以及晚上8時後才吃晚餐,會增加憂鬱、焦慮風險。不只如此,早餐和晚餐間隔太久,超過12小時者,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建議養成固定安排餐點時間,天天規律吃吃喝喝,有益於心理健康。
早上9時後吃早餐 憂鬱、焦慮風險增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與個人專欄發文引述1項國外研究發現,太晚吃早餐,也就是9時後才食用,對於上白天班的人來說,罹患憂鬱風險增加至73%,焦慮風險增加至79%;上晚班者,則是憂鬱風險增加至70%,焦慮風險可增加至56%;若在休息日太晚吃早餐,憂鬱風險增加至67%,焦慮風險可增加至47%。
晚間8點後進食 影響心理健康
該研究也提及,太晚吃晚餐,習慣晚間8時後吃晚餐,也會影響心理。若為上白班,恐導致其憂鬱風險增加至101%,焦慮風險增至78%;上夜班者,太晚憂鬱風險增至57%,焦慮風險提高至53%;對休息日來說,憂鬱風險增至86%,焦慮風險升至62%。
早、晚餐間隔時長也要注意!黃軒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上白班時,如果在12小時內完成早餐和晚餐,憂鬱風險會降低19%,焦慮風險減少16%;休息日或不上班日時,在12小時內完成早餐和晚餐,憂鬱風險會也會降低25%,焦慮風險下降28%。建議養成規律用餐習慣,對心理健康也有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