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如何預防「瘦子糖尿病」? 醫曝7招打造健康體質

2024/07/17 15:58

蕭捷健舉例,許多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人的兩倍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比較好,這其實與「個人脂肪閾值」有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蕭捷健舉例,許多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人的兩倍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比較好,這其實與「個人脂肪閾值」有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人以為糖尿病是肥胖疾病,其實不然!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分享,以美國人來說,許多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人的兩倍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比我們好,這其實與「個人脂肪閾值」有關,個人脂肪閾值越高越健康,反之。蕭捷健也提供7招日常保健方法,協助國人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個人脂肪閾值越高越健康

蕭捷健指出,身體像是個置物櫃,每個人的容量不同,一旦塞太滿,就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像是2型糖尿病。

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高,就算BMI高、體脂肪爆表,你可能還是健康的。研究發現,有6%的體重過重者,他們的膽固醇、血壓和空腹血糖都正常。我們叫他們「代謝健康肥胖」(MHO),他們的脂肪細胞很會儲存脂肪,不會亂跑到肝臟和胰臟等內臟。

個人脂肪閾低 不胖也會得糖尿病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低,就算體重正常,也可能會得糖尿病。2022 reTUNE研究證實了這個理論。BMI低於27的人,減重還是可以大大改善,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的症狀!

亞洲人「個人脂肪閾值」普遍較低

說到民族差異,亞洲人跟歐美人比起來好像較容易得到早發性糖尿病。這可以用「個人脂肪閾值」來解釋。蕭捷健舉例,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人的2倍大,但健康狀況比我們好,這種差異可能有2種原因。

1. 基因:不同族群基因不同,影響脂肪儲存和分布。

2.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量和其他生活方式也會造成健康差異。

健康脂肪的特徵

1. 脂肪細胞彈性好:像超級彈力褲,怎麼塞都塞得下,不會漏到內臟器官引發炎症。

2. 血管系統發達:健康的脂肪組織裡,血管多得像小河網,讓脂肪細胞的代謝好。

3. 發炎細胞少:健康的脂肪組織裡,發炎細胞少,慢性發炎風險低。

要怎麼養成健康的脂肪呢?蕭捷健強調,重點不是減少脂肪總量,而是提升脂肪組織的品質和功能。脂肪組織是活的,我們要好好照顧它們!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發炎,這跟照顧血管、視網膜是一樣的道理!蕭捷健也整理了以下7點供國人參考。

7招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1.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讓脂肪細胞不發炎。加工食品裡的飽和脂肪和Omega-6可是發炎元兇!

2. 多吃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減少脂肪組織的氧化壓力,像花青素、茄紅素、蝦紅素都是好東西!

3. 不要忘記促進粒線體功能的Q10

4. 遠離果糖,這東西會直接變成脂肪,並且降低粒線體功能

5. 尿酸太多也不行,因為它過多時會變成果糖!

6. Zone 2運動很重要,能幫助抗發炎

7. 睡眠充足:睡眠對脂肪代謝和內分泌調節超重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