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高溫疲憊感!中醫「養胃茶」對抗夏日倦怠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近期高溫不斷,除了小心熱傷害外,光是出門走幾步,都會快速累積疲憊感。中醫師莊可鈞指出,在身體散熱不完全時,直接進入冷氣房,晚上又熬夜、睡不好,會導致實火、虛火一起燒,夏日的疲憊感就是由此而來,民眾可用白茅根、金銀花、陳皮、石斛、生甘草、檸檬草熬成養胃茶,緩解相關症狀。
莊可鈞解釋,高溫、不透風的環境會讓身體產生「實火」,尤其免疫力較差者可能出現口瘡、喉嚨腫痛、便秘等症狀,而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則容易產生「虛火」,產生心煩氣躁、口乾舌燥、手腳心發熱或盜汗等症狀。
人體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通常會開始排汗、啟動自我調節機制,排除體內的熱量。但莊可鈞指出,如果體內熱量還沒消散就直接進入冷氣房,原本打開的毛孔會瞬間閉鎖起來,導致熱留在體內,造成微熱的疲累感,甚至有些人會以為自己發燒,或出現頭痛、頭悶、噁心、食慾低下等表現。
莊可鈞說,這時候喝一大杯冰涼的含糖飲料並不能改善熱量在體內累積的情況,飲品的低溫甚至會讓毛孔維持關閉狀態,導致流汗散熱的機制無法運作,中醫通常會建議民眾飲用「清暑利濕養胃茶」。
「清暑利濕養胃茶」材料包括:白茅根3錢、金銀花3錢、陳皮3錢、石斛2錢、生甘草1錢、檸檬片3片,以及清水2000毫升,熬製時,先把藥材一起放進砂鍋以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煮15分鐘,過濾藥材放涼,要喝時再加入檸檬片即可。
莊可鈞指出,白茅根、金銀花等成分可以清熱解毒,陳皮平衡健脾,可以解決「實火」問題,石斛等繁殖力低、生長週期長的珍貴草本藥材,則有益胃生津、改善陰「虛火」問題,讓身體保持平衡的狀態,加上檸檬片的清新口味也相當適合日常飲用,有治療夏日口瘡與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功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