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讓周邊環境「沒沒無蚊」 食藥署授4招防叮咬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熱夏日,蚊子嗡嗡嗡盤旋天際,不僅擾人,被叮咬後還可能出現紅腫、癢、痛、水泡、過敏等症狀,也可能抓破皮膚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食藥署分享了預防蚊蟲叮咬的4個方法:清除積水容器,不要讓孓孓孳生;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安裝紗窗等設備;選擇合格的防蚊液。
食藥署說明,當蚊蟲叮咬人時,會以「口針」刺入人體皮膚,注入唾液並攝取血液,而蚊子的唾液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會刺激人體,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癢痛的發炎反應。大多數的人對蚊子叮咬所造成的症狀,會在數日內消失,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人,對蚊蟲的唾液會產生較大的過敏反應或發燒症狀。
預防蚊蟲叮咬4撇步
●清除積水容器
蚊子幼蟲會在積水的容器大量孳生,包含水桶、花盆、瓶罐、鍋碗瓢盆等,各式各樣廢棄物。只要是有積水的容器,僅需約一週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大量產生蚊蟲。所以,隨手倒掉積水容器,可有效避免蚊蟲產卵滋生,造成環境危害。
●穿著長袖衣褲
若外出到容易有蚊蟲出沒的地方,建議穿著合身、淺色長袖能遮蓋皮膚的衣褲,以有效防蚊。
●安裝防蚊設備
正確裝設紗窗、紗門或蚊帳等防蚊設備,以降低蚊蟲靠近叮咬的機會。
●選擇合格的防蚊液
皮膚裸露部位,建議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准的防蚊產品,來預防蚊蟲叮咬,因為市面上防蚊液產品種類繁多,成分多為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的產品較為常見。若是易過敏者,建議先以小範圍噴塗於手背內側,若沒有紅、腫、熱、痛、癢等過敏反應,再擴大範圍使用。
食藥署提醒,選擇防蚊液時,除了防蚊液濃度,民眾也應注意適用對象、成分標示與注意事項,尤其使用於兒童或嬰幼兒,更需要慎選防蚊產品。此外,許多家長對嬰幼兒防蚊液相關產品有疑慮,所以改塗抹標榜天然精油類的防蚊產品,挑選時,需避免使用添加薄荷或樟腦等相關成分,以免引發嬰幼兒嚴重不良反應。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82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