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外科名醫許景華猝逝》「三高」夏季要護心 6族群慎防熱傷害
相關新聞請見︰高雄名醫許景華猝死家中 疑有三高病史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高雄市邱外科醫院院長許景華,今(8)日上午離世,享年56歲。綜合報導表示,許景華本身有三高病史,衛福部提醒,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三高」病史者,在炎炎夏日記得定期量血壓、血糖和血脂,並遵照醫師處方服藥,定期回診追蹤;此外,要保持涼爽、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落實護「心」行動。
夏日高溫要當「心」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指出,因氣溫升高,使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須與醫師討論評估。另外,進出冷氣房時,冷熱溫差較大,也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不容輕忽。
熱傷害高危險群
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7日已有329人因熱傷害就醫。對此,國健署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應提高警覺,防範中暑。
●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65歲以上的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
●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分平衡;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