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菜放涼再冰安餒毋通! 營養師:小心細菌大量滋生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認為吃不完的剩菜、飯,要把它們放涼後才能冰冰箱,是這樣?營養師劉雅惠表示,這樣的行為毋通!因為食物只要低於60°C,就會進入危險溫度帶,這時細菌會大量滋生,所以放冷再冰更危險。建議直接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可讓食物快速通過危險溫度帶。
以前常聽長輩說「小心熱菜不能放冰箱,冰箱會壞掉、菜會壞掉。」劉雅惠於臉書粉專「營養師Emma」發影片指出,會這樣說,是因為以前冰箱,降溫能力比較差,熱的食物放進去裡面,冰箱的溫度會增加,讓食物更容易壞,但現在已經很好了。另外,食物只要低於60°C,就進入危險溫度帶,這時細菌會大量滋生。
夏天勿放置超過1小時
什麼是危險溫度帶?食藥署說明,溫度介於7至60°C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C,細菌才易被消滅。所以保存溫度方面,冷藏溫度需低於7°C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其中已烹調食品,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建議於5°C以下保存。
食藥署進一步說,至於熱藏溫度則需高於60°C保存。為了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而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C)勿放置超過1小時。
對於食品再加熱,食藥署提醒,一般而言,適當的加熱過程可殺死活的細菌,也可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例如肉毒桿菌的毒素即可在100°C加熱10分鐘後失去活性。但是有許多細菌產生的毒素可以耐熱,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在高溫烹煮過後仍然不會被破壞。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