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中暑分陰、陽! 中醫:「這款」更適合刮痧

2024/06/20 14:59

中醫師建議,在刮痧時,可使用油性潤滑劑做為介質,從頸肩大肌肉從上向下輕刮,刮到出痧、出紅即可停止;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提醒,今(20)日起各地晴朗炎熱,高溫多達32至35度,部分地區上看36度。出門在外,若不小心中暑,能靠刮痧解決?中醫師王大元表示,陽暑,意味著在大太陽下,體溫調節中樞當機,熱氣蓄積體內者,可透過刮痧散熱涼血,散熱效果較好;但若是「陰暑」,也就是吹冷氣、喝冰水等錯誤的降溫方法造成毛孔持續緊閉,刮痧效果就會降低,此時反倒是要將汗發出來,像是洗熱水澡或熱敷頸部都是不錯的選擇。

中暑前會先出現熱衰竭或熱暈厥

王大元於臉書粉專「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提醒,若長期處在大太陽下,可能會無法調節體溫,而出現熱傷害,像是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等。通常中暑前會先有熱衰竭或熱暈厥現象,熱衰竭是因為持續出汗,加上沒有適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身體開始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想吐或食慾不振;熱暈厥則是血液流到周邊血管加強散熱功能,導致腦部血循不足,而頭暈或昏倒。

很多人會把熱衰竭和熱暈厥當成中暑;對此,王大元解釋,其實熱衰竭和熱暈厥只是中暑的「前兆」而已,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演變成「真中暑」,像是體溫超過40度、神智不清和皮膚乾燥都是中暑的常見症狀。

中醫師說明,在大太陽底下活動時,若體溫調節中樞當機,排汗和小便異常減少,使熱氣蓄積體內,就可能出現陽暑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中醫會將中暑細分為「陽暑」和「陰暑」,王大元說明,前者是在大太陽底下,體溫調節中樞當機,排汗和小便異常減少,使熱氣蓄積體內,較常出現在廚師、農夫、運動員或工人等職業,症狀可見皮膚乾熱、心跳加速或口渴煩躁,嚴重時會神智不清;後者則是使用錯誤的降溫方法,如吹冷氣、喝冰水等,瞬間降溫讓體表汗腺收縮,汗水無法排出,體內無法有效散熱,出現頭痛、頭暈、噁心想吐或肩頸僵硬等問題。

若想改善熱中暑及冷中暑,王大元指出,熱中暑常用白虎加人參湯,內含的生石膏和知母,可鎮靜解熱,人參更可大補元氣;冷中暑是暑熱被寒濕所困,可用「黃連香薷飲」或「葛根湯」加減。此外,喝點微涼低糖的綠豆湯和酸梅湯也能清熱解暑,但一定要減冰減糖。

中暑都能靠刮痧解決嗎?王大元強調,「陽暑」刮痧散熱效果較好,因其體內暑熱過盛,刮痧可散熱涼血,但若是陰暑,毛孔持續緊閉,刮痧效果就會降低,此時是需要把汗發出來,洗個熱水澡或熱敷頸部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在刮痧時,可使用油性潤滑劑(如凡士林)做為介質,從頸肩大肌肉從上向下輕刮,刮到出痧、出紅即可停止;若家中有拔罐器,沿著大椎、風池、肩中俞穴吸附5-7分鐘,些微出痧效果也不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