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高溫防3類型中暑 中醫:暑濕快喝2食物排濕

2024/06/17 12:21

中醫師邵禹豪表示,要預防暑濕,建議應確保通風與環境乾燥,或喝點具有排水效果的薏仁湯等,加速濕氣排除。(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漸熱小心中暑!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本週各地氣溫約在32至35度,部分地區還可能出現36度高溫,高屏等地紫外線指數也可達「危險級」,要注意防曬。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中暑分陽暑、暑濕、陰暑等,其中若是極熱的情況又遇到陰雨綿綿的天氣,就容易暑濕,此時就應確保通風與環境乾燥,或喝點具有排水效果的薏仁湯、紅豆水,加速濕氣排除。

邵禹豪在臉書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中暑其實是一群症狀的統稱,回歸第一性原理,中暑的基本條件就是因為「暑熱」而產生的症狀,最直觀的就是熱證,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熱中暑,但中醫所謂的中暑,仍有各種不同的轉歸與表現。

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中暑的基本條件就是因為「暑熱」而產生的症狀,最直觀的就是熱證,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熱中暑。(資料照)

中暑可分成陽暑、陰暑

第1類.陽暑:姑且可認知為熱中暑,常因於烈日曝曬或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產生,出現大熱、大汗、大渴等症狀。然而,陽暑會造成汗液大量流失,直接造成「液體枯竭」,且液體流失之後,也會造成「陽氣耗損」,形成氣虛或是津虧,或是兩者兼有。若陽氣流失太過度,甚至會出現畏寒發冷、腹瀉的現象;若是極熱的情況又遇到陰雨綿綿的天氣,那就會容易以「暑濕」亞型表現,症狀又和前者不同,常見到倦怠、悶熱、食慾差的現象。

第2類.陰暑:姑且可以認知為貪涼引起的感冒或是腸胃疾病。人體在夏季之時,皮膚是較為疏鬆的狀態,若是穿著過少,在汗出淋漓的情況吹拂冷風,很容易誘發風寒感冒。或者貪食冰冷食物,又將阻遏腸胃機能,造成消化不良。

邵禹豪提醒,中暑對身體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所以在不同中暑類型,也有不同預防方式。像是「陽暑」應穿著防曬通風的衣物、適時補充水分與運動飲料與確保通風;「暑濕」應確保通風與環境乾燥,或喝點具有排水效果的薏仁湯、紅豆水,加速濕氣排除;「陰暑」應避免冷氣直吹,室內準備一件薄外套,若在冷氣房內動輒感到寒意,可喝點生薑泡熱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