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罹硬皮症胃食道逆流 精準檢查驚見「食道罷工」

2024/06/04 17:03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30歲鄭女經影像檢查發現她食道蠕動功能竟然完全喪失(如右圖)。(圖:奇美醫院提供,記者王俊忠翻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30歲鄭小姐有自體免疫病硬皮症7年,一直在奇美醫院治療,2年前出現咳嗽、打嗝、喉嚨異物感等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鏡檢查顯示是輕度逆流,但吃胃藥後未改善。患者接受胃腸科醫師建議做精準檢查,發現是硬皮症侵犯食道肌肉,導致食道蠕動完全喪失、罷工。醫師衛教調整飲食與餐後輕度運動,喉嚨異物感大幅改善。

鄭女吃胃藥無效後為找出病因,接受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建議,接受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檢查結果未發現有明顯過度的胃酸暴露時間。楊醫師認為因少部分自體免疫病會合併侵犯食道肌肉,再安排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顯示其食道蠕動功能完全喪失,確診為「硬皮症引起的食道無收縮症」。醫師衛教鄭女正確飲食方式、建議她餐後做輕度運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患者逆流症狀有明顯改善。

楊畯棋指出,現代社會緊張生活步調與高壓工作環境,使胃食道逆流成為國人最常見健康問題之一,據2020年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3人有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這病症臨床症狀多樣,包括在清晨和半夜出現的胸口灼熱(俗語火燒心)、心悸、喉嚨異物感、口臭、慢性咳嗽及咽喉發炎等,有的缺乏專業診治,成效不理想。

楊畯棋說,一般病人會想以胃鏡來確認胃食道逆流,但胃鏡檢查只能在約3分之1病人中發現明顯黏膜受損,所以即使胃鏡檢查正常,也不代表沒有逆流,這時需要更精確的檢查工具。對於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病人(定義為使用兩個月以上胃藥無效、症狀持續或停藥後反覆發作),進一步檢查尤為重要,以確定藥量是否足夠,或是否合併其他食道功能性疾病與食道蠕動異常疾病。

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畯棋指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成因多元,有些症狀非典型,需靠精準檢查儀器幫助確認病因。(記者王俊忠攝)

楊醫師進一步說,奇美醫院於2024年6月引進符合最新國際胃食道逆流診斷指引的檢查儀器,包括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無線胃酸檢測膠囊及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通過細小導管置入食道,可在1天評估食道逆流方向、酸鹼度、成分及持續時間,此檢查不影響病人日常飲食,只需帶1台小型電子接受器並記錄不適症狀的時間點。

而無線胃酸檢測膠囊克服傳統檢查的不適與不便感,醫師透過內視鏡將約3公分大的膠囊固定在食道內,無任何不適感,且無需佩戴管線,該膠囊可記錄長達96小時的數據,更可精確評估胃酸逆流情況。

楊畯棋指,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一樣將細小導管經鼻腔置入食道,配合喝水吞嚥可做出高解析度的食道蠕動壓力圖形,進一步診斷病人是否患有食道蠕動異常疾病,而非單純的胃食道逆流而已;難治型胃食道逆流患者可利用健保給付、找出最新高科技的檢查(無線胃酸檢測膠囊需自費),徹底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改善生活品質。

楊醫師說,想要防逆流症狀發作,平日應避免油炸、油膩食物、甜食(主要為巧克力)、清涼薄荷等刺激因子食物;民眾如年紀漸長,就要減重、降低腹壓;餐與餐之間避免突然吃大餐、下一餐卻吃很少,均衡飲食很重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