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5歲童中耳積水聽力受損 醫:跟耳朵進水沒關係

2024/06/03 17:22

醫師表示,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而中耳與外耳間有一層耳膜隔開,因此中耳積水與耳朵進水是沒有關係的;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豆是一名5歲小朋友,因為中耳積水在他處治療一個多月,吃了許多抗生素,可是中耳積水仍未消退,最後到彰化秀傳急診小兒科檢查聽力,結果發現兩耳聽力值到40分貝(正常25分貝以下)。因為患者耳膜嚴重內陷,恐怕會有併發症,在醫師建議下,安排耳膜通氣管植入小手術,所幸術後聽力完全恢復。

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分享,小豆阿嬤一直認為是媳婦幫小豆洗頭時,水跑進耳朵内才造成中耳積水,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而中耳與外耳間有一層耳膜隔開,因此中耳積水與耳朵進水是沒有關係的。

注意小兒中耳積水或發炎

黃士倫指出,中耳與鼻腔鼻咽部有一耳咽管(歐氏管)相通,小孩子的耳咽管比成人來得短,且比較水平。感冒或是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毒或細菌容易經由耳咽管進人中耳腔,進而引起發炎以及積水。

他表示,一旦出現小兒中耳積水,卻沒有即時處理時,容易導致小朋友聽損,進而影響語言學能力,發聲學習也會受到影響。若中耳積水長期不治療,未來將造成中耳沾黏,甚至產生中耳膽脂瘤,反而需要進行更大的手術,因此千萬別太大意。

黃士倫說,不過,由於小朋友不會表達,很多時候都是家長發現,小孩將音響或電視音量開的過大,或是看電視時靠電視比較近,又或是小孩最近變得不專心,才到醫院檢查。

黃士倫說,一旦出現小兒中耳積水,卻沒有即時處理時,容易導致小朋友聽損,進而影響語言學能力,發聲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中耳積水3種治療方式

●觀察

黃士倫提到,有些醫學報告發現,小兒中耳積水在不治療的情形下,於三至六個月後可能消失。不過觀察而不去治療的風險太大,萬一聽力受損,或是產生膽脂瘤就得不償失了。

●口服抗生素

他指出,研究發現,積水内可能因肺炎鏈球菌,或是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細菌感染。

●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

黃士倫說,若中耳積水持續未退,通常醫師會建議全身麻醉,在耳膜上放置迷你通氣管,手術時間只要數分鐘,但效果顯著。若小朋友的鼻咽腔腺樣增殖腺體過大,醫師會建議住院,一併將腺樣增殖腺體刮除。而通氣管會自動在三個月到兩年間自動脫落。不過也有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小孩,可能會在五年內,因反覆中耳積水,再度接受通氣管植入手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