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孫安佐自稱罹PTSD 醫:須由專業診斷

2024/06/03 16:51

孫鵬、狄鶯的獨子孫安佐近日針對在泰國的脫序行徑公開受訪。(資料照)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藝人狄鶯、孫鵬的兒子,網紅孫安佐近日又因脫序行為鬧上媒體版面。近日他在泰國疑似吸食大麻,做不雅舉動被捕,且被泰媒報導,在2日接受媒體聯訪時,稱自己有PTSD。對此醫師認為,對於PTSD的診斷仍應由專科醫師診斷。另方面,單純PTSD患者發生脫序行為是不大可能:回溯歷史案例,若是情緒不穩定的人使用了不明藥物,影響精神,則可能有脫序行為。

針對孫安佐的狀況,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一個人是否罹患PTSD,需要由精神科醫師評估診斷,並且由精神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會師、職能治療師,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常常需要超過一年的療程,個案的病識感、配合治療,以及親友的協助陪伴很重要。

同時,楊聰財認為,單純的PTSD不應該出現脫序行為。「從美國越戰退伍軍人大量罹患PTSD的案例來看,倒是因為想改變以上惱人的症狀,所以白天會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提神,晚上會用鎮靜安眠麻醉藥物來助眠;精神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會用幻覺劑,例如大麻、LSD等藥物,便會影響精神情緒,很容易出現脫序行為。」

PTSD診斷方式多元 排除其他狀況造成

楊聰財表示,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被歸類於「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類別。以下是DSM-5對PTSD的診斷標準:

●創傷暴露:患者必須曾經暴露於實際或威脅的死亡(包括天災或是人禍)、嚴重受傷或性暴力,至少有以下一種方式:

1. 親身經歷這些事件

2. 目擊他人經歷這些事件

3. 得知親密家庭成員或密友經歷這些事件

4. 反覆或極端暴露於事件的細節(例如,急救人員或警察)

●侵入性症狀:事件後,持續出現以下至少一項的侵入性症狀:

1. 重複、非自主且苦惱的創傷性事件回憶

2. 重複的創傷性事件夢境

3. 解離性反應(例如,閃回),如同事件再度發生

4. 當暴露於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內部或外部提示時,出現強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 當暴露於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內部或外部提示時,出現明顯的生理反應

●迴避:持續迴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刺激,並符合以下兩項:

1. 迴避或努力避免與事件相關的苦惱回憶、思想或感受

2. 迴避或努力避免與事件相關的外部提醒(例如,人物、地點、活動、物品、情境)

●負面認知及情緒變化:自事件後,出現以下兩項或更多的持續負面認知及情緒變化:

1. 無法記住創傷事件的某些重要部分(通常是解離性失憶)

2. 持續的負面信念或期望(例如,對自己、他人或世界的負面看法)

3. 持續的扭曲認知,導致個人責怪自己或他人

4. 持續的負面情緒狀態(例如,恐懼、驚駭、憤怒、罪惡或羞愧)

5. 明顯減少對重要活動的興趣或參與

6. 感到疏離或孤立

7. 持續無法體驗正向情感(例如,幸福、滿足、愛)

●喚起與反應變化:創傷事件後,至少有兩項持續的喚起和反應變化:

1. 易怒行為或憤怒爆發(通常無法預測)

2. 自毀或魯莽行為

3. 過度警覺

4. 誇大驚跳反應

5. 集中困難

6. 睡眠困難(入睡困難或維持睡眠困難,或睡眠品質不佳)

楊聰財說明,上述症狀持續時間,可能至少一個月,且引起當事人顯著的痛苦或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損害。最後也須評估並非因其他原因引起,也就是並非由物質(例如,藥物或酒精)或其他醫療狀況引起的。

楊聰財表示,PTSD的診斷可以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來進一步分類,例如急性(症狀持續三個月以內)或慢性(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以及有無延遲發作(症狀在事件後六個月以上出現)。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