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用錯保鮮膜塑化劑恐下肚! 醫:飯後「這樣做」更安心

2024/06/03 19:16

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醒,用保鮮膜包裹食物,請等食物涼了之後再來包裹,以免吃進保鮮膜裡面的毒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家裡煮了豐盛佳餚,吃不完會使用保鮮膜保存食物,就以為可以安心地長期保鮮?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醒,常見保鮮膜以PE、PVC較多,耐熱程度並不是很高,如果很燙的食物碰到這些保鮮膜,裡面的塑化劑就可能溶出來,長期吃進身體,是會影響健康。因此用保鮮膜包裹食物,請等食物涼了再包裹,以免吃進毒素。

劉博仁在臉書專頁「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指出,保鮮膜有4類材質,包含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PMP)、聚氯乙烯(PVC)與聚偏二氯乙烯(PVDC),其中以PE還有PVC兩種材質較多,耐熱程度並不是很高,如果很燙的食物碰到這類保鮮膜,裡面的塑化劑就可能溶出來,長期吃進身體,是會影響健康。如果要再加熱食物,請將保鮮膜移除,因為加熱之後,保鮮膜會溶出毒素,可能直接進入食物當中。

國健署表示,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使用量最高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它依其分子量和特性決定了其被應用之產品的種類。其中,高分子量的塑化劑一般被用來作為增塑劑和粘合劑,常存在於軟性的塑膠產品及建築材料中,如兒童玩具、PVC保鮮膜等。

國健署強調,一般而言,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半衰期很短,大部分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會在24小時內,由雙酯化合物代謝成親水性較高的單酯化合物,而後經由尿液或糞便排出。但是若生活中持續不斷的處於含塑化劑的環境,將造成塑化劑經常性的暴露。此外,塑化劑暴露對人體影響在不同族群都有被觀察到,特別是孕婦與兒童屬於易感受族群。

國健署說,研究已發現塑化劑進入母親體內會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中,進而造成胎兒的暴露;在兒童的部分,研究發現塑化劑暴露會影響胎兒成長與兒童神經行為發展。也有研究指出塑化劑暴露與兒童肥胖、兒童氣喘及過敏有關;另外,女性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健康影響,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平滑肌瘤、乳腺癌、第2型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風險增加等。男性則會損害精液質量,並降低性激素濃度,進而導致男性的生育問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