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衡量體型不只看BMI! 醫:不讓肌少症上門就靠4招

2024/05/31 18:31

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表示,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骨骼肌肉量、肌肉力量和功能的逐漸減少和退化;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體重和BMI已經不是衡量身體體型的唯一標準,更需注意骨骼肌的比例,避免肌少症發生。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表示,導致肌少症主因是年齡增長、缺乏運動、營養不良、慢性疾病、激素變化,因此,想預防肌少症,建議民眾日常應注意蛋白質攝取量、規律做阻力和有氧運動、補充維生素D、控制好三高。

朱育瑩在臉書「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的手札」發文說明,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骨骼肌肉量、肌肉力量和功能的逐漸減少和退化。老年人群體尤其常見,嚴重則可能導致身體功能下降、運動能力受限、生活品質因而降低,同時也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釀肌少症5大因素

朱育瑩表示,導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年齡增長」自然老化過程導致肌肉合成減少,分解增加;「缺乏運動」尤其是缺乏阻力訓練或力量訓練;「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入不足或營養吸收不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和慢性炎症等;「激素變化」如性激素和生長激素的減少。

注意蛋白質量、規律運動

朱育瑩強調,知道病因之後,建議大家注意自己蛋白質攝入量,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促進肌肉合成;進行規律的重量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補充維生素D,幫助肌肉功能和健康;治療系統性疾病,像是管理好血糖血脂,避免三高等慢性病。

朱育瑩說明,身體組成檢查只是一個簡單的提醒,並不是常規的肌少症或骨質疏鬆症的檢查,真正的常規檢查必需到醫院去做更精確的診斷。希望大家都能夠注意自己的健康,藉由簡單的身體組成檢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才能夠即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