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4招告別媽媽手! 醫:家人可以「這樣做」

2024/05/11 17:09

醫師指出,避免媽媽手,最重要的是適度休息。盡量避免手腕手指過度使用,減少肌腱摩擦擠壓的機會;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母親節想要感謝媽媽,不是只有請吃大餐,還可以幫忙做家事。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大部分的媽媽都因為顧小孩而有媽媽手,但一直辛苦做家事的媽媽也可能會有,所以家人要一起分擔家務,減輕負擔。另外,媽媽手是可以預防的,像是顧小孩時要適度休息;抱小孩時注意正確姿勢;使用護具保護手部;伸展運動放鬆肌肉。

嚴可倫在臉書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發文分享「媽媽」這個角色,總需要經歷各種轉變,從害喜不適、外在壓力,到荷爾蒙改變。而在孩子出生後,容易在抱寶寶、擰毛巾、做家務的過程中,出現手腕隱隱作痛的狀況,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媽媽手。他說,可用下面4招告別媽媽手。

適度休息

「聽起來像廢話對不對?」嚴可倫表示,對於急性發作期的媽媽手,劇烈疼痛是相當難以忍受的。想要避免媽媽手,最重要的真的是適度休息。盡量避免手腕手指過度使用,減少肌腱摩擦擠壓的機會。家人之間也要適時協助,協助分擔家務、照顧小朋友,才能讓手腕及手指有更充分的休息時間。

正確姿勢

他說,在抱小孩時,許多媽媽很容易把重心放在手腕及虎口上,造成手腕肌肉和韌帶過度使用,時間一久也就容易形成媽媽手。建議盡量手腕自然放鬆、五指張開,並以手臂平分力量支撐,就能避免重量過於集中。

使用護具

嚴可倫指出,透過配戴護具可以讓手指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效保護拇指,避免肌肉過度伸張。此外,也可以使用嬰兒背帶、枕頭支撐、交替抱法等方式,來保護手腕及手指的軟組織。

伸展運動

他還提到,平常可以透過伸展運動來強化手部肌力,同時也能放鬆緊繃的肌肉,避免疼痛的發生。舉例來說,可用橡皮筋套住五指,慢慢把虎口張大;也可以透過痛點按摩,以另一手來幫忙,達到伸展放鬆、改善疼痛的效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