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愛意減少爭吵變多? 學會「情感回應ARE」維持親密

2024/05/10 20:05

臨床心理師表示,爭吵有時是種回應與溝通,但如同陌生人般的疏離更具殺傷力。若想讓維持親密,應在互動間做到「情感回應ARE」;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臨床心理師表示,爭吵有時是種回應與溝通,但如同陌生人般的疏離更具殺傷力。若想讓維持親密,應在互動間做到「情感回應ARE」;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一起、結婚久了,越來越容易在生活瑣事爭論不休,想不起來上一次心靈相通的時刻?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賴怡臻表示,爭吵有時是一種回應與溝通,但如同陌生人般的疏離反而更具殺傷力,因此若想維持親密與連結,應在互動間做到「情感回應ARE」,包括讓對方感覺到需要時可找到你(可及性,Accessibility);情感能得到回應(回應性,Responsiveness);珍惜並陪伴身旁(投入性,Engagement)。

婚姻終結始於互動變少 變得容易爭吵

賴怡臻在臉書專頁「好日子心理治療所」發文分享,與傾慕對象走進一段關係後,多會期望這段關係能長久、穩固且永遠保持親密。不過,即使是最理想的關係,都可能經歷任何形式的挫折,面臨情感斷裂,「可能失去彼此」、「關係即將結束」的威脅感,讓人不安並極力想要避免。

但一段關係走向失敗,是因為爭吵次數和負面情緒增加?還是彼此愛意與深情互動減少?賴怡臻引述美國心理學家泰德.哈得森在一份長期性追蹤的婚姻研究中發現,缺乏情感互動比爭吵的頻率,更能預測出婚姻5年後的穩固程度。婚姻的終結始於熱情的親密互動變少,爭吵是後來才發生的事。

維持親密與連結 關鍵在互動、回應

賴怡臻說,的確,爭吵有些時候也是一種回應與溝通,但如同陌生人般的疏離、視而不見則反而更具殺傷力。因此若想讓伴侶關係維持親密與連結,關鍵在於促進伴侶雙方在關係互動之「情感回應ARE」:

●A—可及性(Accessibility):我需要的時候可以找到你。隨時對伴侶敞開心房,即使心有疑慮,盡可能不讓自己陷入情感脫節的狀態,願意向對方表達真實感受,同時,也有能力聽見伴侶所發出的情感訊號。

●R—回應性(Responsiveness):我相信你會在情感上回應我。願意將焦點放在伴侶身上,讓對方知道他/她的感受能影響自己,優先接收伴侶所傳遞的訊息,特別是親密需求或不安,並清楚地以安慰和關心的訊息回應。

●E—投入性(Engagement):你會珍惜並陪伴在我身旁。受伴侶吸引、著迷,將特殊的注意力給予所珍愛的人,如凝視伴侶比較久或身體碰觸比較多,讓人感受到「心在對方身上」。

將親密關係比喻成2人同站緊繃繩索上

賴怡臻更引述情緒取向治療的創始者中的蘇珊.強森博士,將親密關係比喻成同站在一條緊繃繩索上、盡可能維持平衡的2人,當懷疑和恐懼的風颳起時,若是驚慌失措地抓住對方或轉身尋求其他庇護,那條繩索就會搖晃得更加厲害、2人也更容易失去平衡;若不想從繩索上掉下來,就須配合對方移動身體,回應彼此的每個感受,當建立連結時,就等於找到平衡,情感也才能回歸安穩的狀態。

賴怡臻建議,若能夠學習善用「情感回應ARE」,對伴侶投以大量的關注,看見對方眼裡的害怕、伸出雙手安撫,也願意敞開心中的擔憂、向對方提出具體的需要,便能成為彼此的安全堡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