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今年首例新生兒染李斯特菌症 母親孕期曾吃生菜沙拉

2024/05/07 14:31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最新傳染病疫情。(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今(2024)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目前母女均已康復出院,經疫情調查了解,案母懷孕期間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與即食食品,但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可能感染源經評估較難追溯釐清。

疾管署表示,個案母親於懷孕34週因發燒、倦怠與腹痛就醫,後因胎心音異常、羊膜破裂等症狀而進行緊急剖腹產;個案出生即活動力不佳及臉色蒼白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通報後確診,研判為母嬰垂直傳染。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5月6日,國內累計51例李斯特菌症確定病例,僅略高於2020與2022年同期的46例與47例),整體趨勢與往年相較無明顯上升,以60歲以上個案占78%為多,其中1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

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累計病例中,男性病例數略多於女性,並以7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47%),其次為60歲到70歲(占24%),另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1個月)累計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日距小於3日(含)者占93%。

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泥土、汙水、蔬菜、市售肉品,亦可存在於部分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於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另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

李斯特菌潛伏期介於3-70天,通常為21天,感染後的病況嚴重程度視感染者之免疫狀況而定,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到感染,或是感染後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可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伴隨死亡風險;若孕婦感染,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是於生產時感染胎兒,引起新生兒侵襲性感染。

疾管署呼籲,李斯特菌可於冰箱冷藏4℃環境下持續生長增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能殺死。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民眾應落實於飯前洗淨雙手、食物澈底煮熟,避免生飲生食,食物貯存、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同時提醒婦女於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食用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或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疾管署說明李斯特菌。(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說明如何預防李斯特菌。(疾管署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