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童出生患開放性動脈導管 手術「救心」成功

2024/05/06 15:45

醫師術後藉由超音波檢查,確認沒有殘留開放性動脈導管等情形。(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年約1歲多的洪姓女童出生被診斷有開放性動脈導管,經過一年持續追蹤仍沒有自行關閉,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求診,經進行心導管手術後,順利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功「救心」,讓女童恢復健康。

此次手術由大林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劉瑋莉執行,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教授詹聖霖給予協助,先讓女童鎮靜睡著,在鼠蹊部開2個微小血管穿刺傷口,並在主動脈施打顯影劑攝影,因開放性動脈導管不到2毫米,使用螺旋線圈來封堵開放性動脈導管,再次顯影攝影,確認無殘留開放性動脈導管、也無阻礙主動脈血流,手術不到2小時完成,術後隔天女童順利出院。

洪父表示,起初考量女兒年紀小、捨不得讓她動手術,希望開放性動脈導管能自行關閉,但經過一年追蹤,返院檢查還是沒有自行關閉,決定接受手術,讓孩子健康成長。

劉瑋莉表示,動脈導管是一條連接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血管,在每一個胎兒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胎兒時期的正常構造,但出生後動脈導管就會逐漸收縮關閉,如果出生一段時間後仍未自然關閉,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10%。

劉瑋莉表示,病人症狀會依據開放性動脈導管大小不同,有的人可能完全沒症狀,有的人會出現心雜音、心內膜炎感染,較大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可能出現餵食困難、生長遲緩、呼吸喘促等心臟衰竭症狀,如沒及時處理,甚至可能導致肺動脈高血壓,因此必須定期追蹤,在適當時機關閉。

劉瑋莉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一般有內科藥物、心導管手術及外科手術等治療方法,其中藥物治療僅限於早產兒及少部分的新生兒,大多數開放性動脈導管都可用心導管手術治療,早產兒藥物治療無效,或評估不適合心導管手術可以外科手術治療。

醫師透過心導管手術使用螺旋線圈封堵動脈導管,讓動脈導管順利關閉。(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手術前顯示女童有開放性動脈導管。(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