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喊健保「總額瘦身」 醫改會籲從2面向解決問題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提出健保「總額瘦身」概念,主張增加公務預算等對新藥、新科技或國家政策的挹注。醫改會認為,雖總額瘦身是對的作法,但仍要從支付制度、疾病前端預防著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公衛專家對於陳時中所提的公務預算挹注方向則表示贊同。
陳時中指出,醫療需求區分為「希望避免浪費」、「鼓勵發展」、「國家政策」等3大類,把一般醫療需求留在總額,讓公務預算多挹注在新藥、新科技,或是執行國家公衛政策所需要的醫療費用,以增加緊急需要情況下的醫療彈性空間,並兼顧科技與產業發展、民眾使用需求、健保穩定性、醫院收益與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等。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健保因系統性、結構性問題導致的財務困境存在已久,新藥、新科技進入健保的速度也因此相當緩慢,且並非因爲新藥、新科技加入,才造成了現在的財務困境,雖「總額瘦身」的做法正確,但也只是杯水車薪,應從民眾端、醫療端解決根本問題。
針對民眾端,林雅惠說,慢性病更是醫療支出成長最快的族群,再加上人口高齡化帶來的影響,造成健保財務的沉重負擔,國民健康署應發揮作用,落實預防醫學,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醫療端則面臨點值給付不公、且各科別或單位分配不均的情況,迄今已超過十年沒有通盤檢視,政府僅採取「回應式」調整,缺乏有全面性的考量。
林雅惠認為,雖總額瘦身是正確的做法,但仍應該思考前瞻性支付方案,重啟支付制度檢討,研議改變醫療端給付基準,取代現行論量計酬,新藥未來要以健保或獨立基金處理,也應有各方案完善的財務、利弊分析,以了解差異、取得社會共識。
公衛專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多數醫院的醫療收入仰賴健保,但人口老化與少子化下,民眾的醫療費用勢必持續增加,公務預算的調配反應了國家是否把人民生命健康作為執政第一要務,他贊同陳時中所提「增加公務預算挹注新藥、新科技,或是國家政策相關項目」的想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