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室光害 清大與曙光女中推7項護眼好光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材料系與曙光女中科探社和台大醫院醫師今(24)日發表7項創新成果,透過學生的研究發現教室照明不利對投影幕觀看;濾除電腦螢幕藍光有益專注度;電腦螢幕夜間模式有益觀看時間與安全;螢幕藍光在會刺激眨眼;另橘色墨鏡最護眼又最清晰;防藍光隱形眼鏡真的有防藍光嗎?最後是啟動暗適應會更護眼。透過學生的研究發表,提供大家更友善護眼的光源。
長期與清大材料所教授周卓煇團隊和曙光女中的台大眼科醫師葉伯廷表示,這些研究對保護眼睛及延長眼睛壽命是很重要的教育環境,他也建議應推廣,並納入學校的健康教育,將好光及正確的護眼習慣落實在教育生活上。
周卓煇也提到,今(2024)年的研究創新發現,像觀看投影幕時應關燈、調整電腦螢幕為夜間模式更好、濾掉螢幕的藍光可增加專注度且減少疲勞、暗適應對眼睛保護的效果等,這些都是對眼睛有幫助的習慣,確實應推廣到教育層面上。
另市面上也有防藍光的隱形眼鏡,經團隊實測市售防藍光隱形眼鏡的保護作用,但實際是否有達到效果,反而是養成好的護眼習慣才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
曙光女中校長魯和鳳說,這次同學發表的議題有7項,每一項都以亮光的危害為主軸,學生除參與過程對好光及友善光源有更多了解,最重要的是改變習慣,也更重視周圍的光源及亮度等。
其中現在已進入「班班有大屏」的教學年代,但放在教室內大螢幕的光適不適合長期觀看?研究團隊也發現在關燈情況下觀看對眼睛較可不受光害,但若需抄筆記,可使用少藍光的橘黃光照明。且將教室內的燈光改成少藍光的燈源,可緩解光對視網膜的刺激。或可將投影的字體改成黑底橘字,可增加觀看的時間與清晰度。
此外,長期使用電腦者,也可濾掉藍光,如此有益專注度,而電腦螢幕採夜間模式也有益於觀看時間與安全,也就是減少光源中的藍光,可達到護眼及友善光源的效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