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強震》易受驚嚇、做惡夢 小心震後創傷症候群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月3日花蓮近海發生的芮氏規模7.2強震,造成17人罹難,逾千人受傷,及多棟房屋倒塌、傾斜等,以及之後陸續發生的餘震,讓不少人在震後變得更敏感,易受驚嚇,甚至做惡夢,醫師提醒,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若未及時有效處理,恐怕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根據研究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生盛行率從5-75%不等,因此,事件之後盡快把握黃金時間來關注心理健康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幫助民眾更好地應對震後情緒問題,王浩威建議,民眾可以先行使用政府推薦的「PTSS-10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進行自我評估,針對當中的10個問題,檢視是否符合自身狀況;透過自我評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狀態,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和應對。
王浩威也特別提醒,應留意在事件之後才出現的症狀,例如過去不會失眠,但事件之後出現失眠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個狀況是否有逐漸改善?還是持續影響?而自我評估不是做1次就好,而是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來做評估,觀察變化的趨勢。若發現PTSS-10分數有增加趨勢,則應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療幫助。
他指出,分數的增加可能代表是中重度的情況,需要更深入的專業治療和幫助,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治療方案;若評估結果分數有隨時間下降,顯示為輕中度情況,則建議可採取多種策略以促進心理復原。
促進心理復原 可以這樣做
●民眾可以積極參與身體活動,如快步走、瑜伽等,以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促進內啡肽的釋放,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
●良好的睡眠管理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民眾應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確保睡眠充足。
●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